近日一位年轻妈妈抱着头面颈部,前胸及双上肢都烫伤的孩子急匆匆跑到苏大附儿院烧伤整形科病房,撕心裂肺喊着:“快救救我的孩子……”孩子已几乎休克状态。 原来一岁大的欣欣(化名)在学步车里,拉桌上烧好的电饭锅的电源线,一锅沸腾的稀饭从欣欣头上浇下来,造成全身深二度50%的烫伤…… 经过烧伤整形科精心治疗,目前欣欣已痊愈出院,由于烫伤留下全身疤痕,还需进一步抗疤痕治疗。 像这样不幸的意外事件时有发生。暑期来临,又到了孩子烧烫伤的高发期,怎样让孩子远离烧烫伤,遇到烧烫伤该怎样科学处理呢? 什么是烧烫伤?烧伤是指由各种致热因子(热力、光源、化学腐蚀剂、放射线、电烧伤等)引起的始于皮肤,由表及里的一种损伤。烧烫伤是小儿受伤死亡五大原因之一,死亡率仅次于溺水和车祸。据统计,全球每年约9.6万儿童因烧烫伤致死。 什么因素会导致儿童烧烫伤?小儿年龄特点: 小于1岁婴儿刚学会爬行,自主活动范围小,受伤机率较小 1~3岁年龄段是烧烫伤的多发年龄,小儿由于年龄较小,自我保护意识弱及缺乏生活常识,活动范围大,具有好动、好奇等特点,而烫伤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 4~11岁儿童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学校家长的看管,受伤的几率较低。 季节性相关性: 春夏季最多,占69.8%,秋冬相对要少。夏季气温高,易出汗,洗浴及饮水的频率增加,同时,小儿衣着少,一旦接触热源,容易直接烫伤; 秋冬季节室内取暖,小儿玩火,室外燃放鞭炮等导致火焰烧伤。 据统计,随机抽取名儿童为调查对象,其中85%为热液烫伤,主要发生在夏天且多在家中。可见,热液烫伤成为小儿烧烫伤中最主要原因。 遇到烧烫伤该怎么办?冲将烫伤部位用清洁的、流动的冷水(一般10~20℃,夏季可低至3~5℃)冲洗30分钟左右,水流不必太急。流动的冷水可迅速带走局部热量,减少进一步热损伤。 脱一边冲着冷水,一边去除伤口上的衣物,如果用手无法去除,可以用剪刀剪开衣物。需要注意的是剪刀头尽量向上,避免尖锐的剪刀伤到皮肤,或弄破水泡。 泡继续用冷水持续浸泡烫伤的部位10~30分钟,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还能进一步散发热量。如果烫伤的面积较大,需注意其他部位保温,防止热量丧失过多过快。 盖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毛巾覆盖伤口,并固定,可保持伤口清洁、降低感染的概率。 送如果面积比较大或局部成灰色、红褐色,甚至变黑发焦的深度烫伤,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怎样预防烧烫伤?▲0~3岁 家属提供安全的环境,将危险物远离小儿:热食待放凉后再放到孩子面前; 饭桌上不放置台布,防止小儿拉、拖台布致热汤、热饭、热汤等烫伤; 开水瓶、电熨斗、取暖器等使用时,家长一定要在场,并置于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 洗澡时先放冷水再兑热水,以免孩子跌进热水盆烫伤。 ▲4~6岁 不可将小儿单独留在家中,禁止小孩在厨房玩耍,尤其是做饭,端汤,送水时,应警惕小儿是否在附近,避免发生碰撞。 ▲7~11岁 家长应将烟花、炮竹、汽油、柴油等易燃易爆物品放置于小儿不能拿到的地方,同时告知小儿这些物品的危险性,让其能够自觉远离。 告知小儿外出时,应远离高压电,严禁儿童在室外、野外点火,单独燃放烟花、炮竹。 学校社区、媒体等应加大对儿童安全教育力度,树立危险意识,从而起到有效预防的效果。 小儿神经系统未发育完全,缺乏基本危险判断能力,回避反应相对迟缓,家长照看疏忽等都可致烧烫伤的发生。 现场急救是烧烫伤救治最早的一个关键环节,必须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切莫轻易相信土方法,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来源:苏大附儿院) 把饮料当水喝有伤害 此外,天气越来越热。每天出门都是汗流浃背。这时,最爽的事情,也许莫过狂饮一杯冷饮了。尤其是小孩和年轻人,都特别爱喝可乐和果汁等甜饮料。甚至把它们当水喝,素不知这样可能是不利健康的。 坏处促进肥胖目前的研究证据已经可以肯定,多喝甜饮料会很大程度上导致肥胖。绝大多数流行病学调查和干预实验都表明,摄入甜饮料会促进体重的增加,而减少甜饮料摄入有利于体重控制。减肥的妹子和帅哥看了之后,快点扔掉手中的饮料瓶吧! 坏处促进肾结石在大部分人心目当中,肾结石既然大部分是草酸钙结石,那么应当和草酸、钙什么的关系比较大,很少会想到它和甜饮料相关。其实,美国是个肾结石高发大国,和其国民的甜饮料高消费关系不小。研究者分析认为,甜饮料降低了钙和钾的摄入量,增加了蔗糖的摄入量,可能是引起肾结石风险升高的重要因素。 坏处降低营养素摄入量一些研究提示,喝甜饮料多的人,膳食纤维的摄入量通常会减少,淀粉类主食和蛋白质也吃的较少。这可能是因为甜饮料占了肚子,正餐时食欲下降的缘故。 对于发育期的儿童少年来说,这实在不是一个好消息:造成虚胖。还有研究提示,多喝甜饮料的人,整体上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 坏处促进骨质疏松和骨折研究还发现,喝甜饮料越多的人,奶类产品就喝得越少,钙的摄入量也越低。有两项研究表明甜饮料和骨质密度降低之间有显著联系,也有研究提示,甜饮料喝得多,会带来骨折危险增加的趋势。 坏处促进龋齿有多项研究表明,甜饮料摄入量和龋齿的危险有正相关。其实,在西方国家当中,喝甜饮料常常是用吸管的,酸性十足的甜饮料并不一定会直接接触到牙齿。蛀牙危险的增加,很可能是因为甜饮料带来体内钙的丢失,从而让牙齿变得更为脆弱。 建议每天喝甜饮料要控制在1小瓶以下,如果喝了饮料就不要再吃其他甜食,各位家长,一定切记! 合作- 往期回顾▲美食小龙虾,这样吃才健康! ▲孩子爱“走神”当心是癫痫 ▲“汗”是天然保养品,猜你一定不知道! ▲做自己的“首诊医生”,这样也能查出疾病! 疫苗卫士支持单位: 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协办单位: 江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江苏省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 江苏省健康教育协会 技术指导: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频道 出品 播出时间: 周日12:00-12:20 周一12:00-12:20 栏目 () 栏目官方招聘设计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