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早餐会得胆结石英国胃肠学会纯瞎

时间:2018/9/2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前一阵子,写了一篇“少食多餐,不能减肥”的科普辟谣文,里面提了一句“如果早上实在不饿,跳过早饭也没什么,另外两顿吃饱就行了。”

结果收到了这样的留言:

“反人类?反医学?”加拿大肾脏科医师JasonFung就是间歇性断食的提倡者,还有医师KevinGendreau靠轻断食成功甩掉斤,医师也反医学吗?

担待不起。早上肚子饿还是要吃饭啊,我说的是,如果不饿就可以不吃。

今天又提起这茬呢,不是因为我爱记仇,而是确确实实有很多人担心:

这里我引用英国胃肠病学会副会长GeorgeWebster博士对这个问题的回应:

"Purespeculation,withnoscientificevidencebasetosupportit."

纯瞎猜,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支持。

01

胆是负责什么业务的?

胆囊,是负责储存和浓缩胆汁的,所以这个名字起得很合适。囊,就是个容器呗。

白色部位,就是小小的胆囊

胆汁从哪儿来?大部分由肝脏分泌,经肝管流入胆囊。进食的时候,食物进入十二指肠,触发肠内的一些激素、神经信号,通知胆囊:来活儿啦干活儿吧。胆囊于是收缩,把胆汁挤压出去,排入十二指肠和食物混在一起。

进了肠道以后呢?主要工作就是协助消化食物中的脂肪和胆固醇。胆汁里的胆盐,功能就类似,呃,洗洁精,油脂不是不溶于水吗?胆盐把油滴乳化、打散成更小的微滴,顺便捎带上脂溶性的维生素A,D,E,K,便于小肠吸收。

胆汁还帮助人体平衡胆固醇水平。之前多次讲过,膳食胆固醇不等于血清胆固醇,人体有一套系统,自发维持血清胆固醇水平在一个稳定的范围。这里面就有胆汁的一份功劳,它不仅帮助排出过多的胆固醇、电解质,还帮助排出红细胞衰老破坏后的代谢废物胆红素。

所以一旦胆囊不能及时排空,时间长了就容易形成结石。结石还分胆固醇型、色素型和混合型三种。

从病人身上取出的胆结石

02

胆结石诱因,复杂堪比半岛局势

有时候感叹,科学的疆域里实在还有太多的未知。今天看到阿尔法狗战胜人类围棋大师了,明天ElonMusk回收火箭了,给人一种我们真牛B的错觉。

可是碰到疾病就不灵通了。刚感叹完人类伟大,转眼得了感冒,吃药不吃药都得难受七天。胆结石也一样,得了也没什么特别好的治疗办法。没有症状就不管它,疼了医生给你开点儿止疼消炎药,告诉你别吃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再严重了,就只好一「切」了之。

人类在疾病面前,可用的武器实在不多啊。

胆结石有多难搞呢?年,《英国医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胆结石的临床综述,罗列了可能影响胆结石形成的种种诱因:

性别,种族,年龄,基因,饮食,还有压力管理、抽烟喝酒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你想到的想不到的,都跟胆结石的形成有着暧昧的关系。真是胆子不大事儿倒不少。

其实看看下图就很明白了——胆囊在五脏六腑中处于一个关键位置,周围环绕着胃、十二指肠、肝脏、胰脏等重要脏器,以胆道连接。影响这些脏器的因素,都会间接影响胆囊。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好像朝鲜在东亚的地理位置,周围强国环伺,所以局势异常复杂。

胆囊在腹腔的位置

堪比

朝鲜在东亚的位置

一个常识是,女性患胆结石的风险比男性更高。这是因为高雌激素水平会促进胆结石形成,正因如此,女性怀孕期间也容易形成胆结石。当然,性别种族基因,这些是我们不能控制的,变老更不可避免,只有在饮食和生活方式上多注意了。

03

高碳水饮食,会诱发胆结石

胆结石成因很复杂,其中一个与饮食有关的,不是大家以为的高脂饮食,而是高碳水饮食。

年发表的一篇综述,探讨饮食在胆固醇型结石形成中扮演的角色。关于碳水化合物,研究者们的结论一致:

SeveralstudieshaveevaluatedtheeffectofcarbohydratesandhaverevealedthatconsumptionofrefinedsugarsisdirectlyassociatedwithGDandhavesuggestedthatthequalityofcarbohydrateintakeisimportantinthedevelopmentofGD.

(若干项研究评估了碳水化合物的影响,揭示出精制碳水化合物与胆结石的形成直接相关,并建议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在胆结石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

吃太多精制碳水(比如:面包),竟然和胆结石相关?

诶,等等等,那吃太多胆固醇呢?这就有意思了,各项研究的结论互相冲突。综述中同样也考察了9项关于膳食胆固醇和胆结石的专题研究,其中3项得出了负相关的结论,3项认为正相关,还有3项认为不相关。怎么跟掷骰子的结果差不多?这是怎么回事呢?研究者们给出了以下解释:

Thesecontradictoryresultsmayrelatetotheinclusionofpopulationsfromdifferentethnicgroups,withdifferentgeneticpredispositionanddiets,ratherthantotheeffectsofcholesterolitself.

(参与这些研究的受试者来自不同的种族,具有不同的遗传倾向和饮食习惯,所以这些矛盾的结果,不能单纯归因于胆固醇本身。)

胆结石,不能归因于吃多少胆固醇。

较高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为什么会诱发胆结石,目前并没有确切的解释。文中给出了一种推测:

进食之后,十二指肠靠分泌胆囊收缩素来刺激胆囊收缩,释放胆汁,但是碳水化合物对胆囊收缩的刺激,远远小于脂肪的刺激。一个人的食量是有限的,如果碳水化合物吃得多,脂肪吃得就少,胆囊收缩素分泌不足,胆囊收缩动力跟着不足,造成胆汁在胆囊内瘀滞,久而久之,胆汁浓度过高,形成结石。

04

代谢综合症,与胆结石显著相关

还有一些研究者没有直接考察高碳水饮食与胆结石的关系,而是考察了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代谢综合症与胆结石的关系。在这方面,中国研究者也有不少成果。

年,中国台湾地区招募了8,名、20岁以上的男女志愿者参与一项研究。

研究者检测了他们的一系列身体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酯,肝转氨酶,尿蛋白等,然后用超声波检测志愿者是否患有胆结石。

最后发现其中有名胆结石患者,调整了性别、肥胖、运动等因素后,发现代谢综合症与胆结石之间确实存在正相关。而且代谢异常的指标越多,胆结石风险越高。

年,一项针对中国城市汉族居民的纵向队列研究,对18,名没有胆结石病史的受试者进行了长达6年的随访。在6年内,有名受试者发展出了胆结石。

研究者们检测了与肥胖、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有关的各项指标,并按照代谢紊乱的严重程度划分了五个等级,零级即为没有任何代谢异常。

结论也很有意思:

男性受试者的代谢异常程度与胆结石发展显著正相关,四级代谢异常,也就是代谢综合症最严重的那一组,相关系数高达2.6。

但女性受试者的代谢异常程度与胆结石的关系却不够明朗。

文中也分析了可能的原因:

雌激素对代谢和胆结石的影响是相反的。高雌激素水平促进胆结石发展,却能在一定程度是抑制代谢紊乱。所以女性患代谢综合症的概率略低于男性,胆结石发病率却比男性高。

代谢综合症的源头就是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又要归咎于高糖饮食。所以,不想得胆结石,还是别吃那么多碳水了。

05

麸质,也会破坏胆管

野兽生活的老读者们应该对麸质比较熟悉了,知道小麦等谷物中的麦醇溶蛋白会刺激一种叫做Zonulin(解连蛋白)的毒素的分泌。这种毒素能分解肠道上皮细胞之间的连接蛋白,造成肠漏症,让肠道中消化不完全的大分子蛋白质、食物残渣和肠道细菌进入血液,惊动免疫细胞对抗入侵者,由此引起了炎症反应。

这种炎症反应本身会影响肝细胞分泌胆汁和胆道运输胆汁的功能,但这还不算完。更严重的是,肝细胞和胆管细胞也是靠连接蛋白才能紧致排列,在血液和胆系统之间形成选择性渗透屏障。

有研究表明,解连蛋白几乎能破坏所有哺乳动物上皮细胞的紧致连接。也就是说,如果麦醇溶蛋白能损害肠道屏障,它也能破坏其它的上皮屏障,包括血液和胆管之间的屏障。

已经有研究者观察到了麸质不耐受和乳糜泻患者中,胆结石和胆汁性肝硬化的患病风险更高。

06

还敢节食?小心节出胆结石

一般来说,40岁以上的超重或肥胖女性,是胆结石的高发人群。但是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也患上了胆结石。有一部分呢,是自己作出来的,为了快点儿减肥,动不动就节食,每天靠喝点儿蔬果汁或者水煮菜鸡胸肉活着,脂肪当然碰都不碰。

不带一点脂肪的水煮鸡胸肉餐

这样也容易搞出胆结石啊,想不到吧?

其实这在医学界属于常识,为30亿人提供医疗指导的默沙东诊疗手册,在“胆石症”这个词条里总结的致病危险因素中,就包括“极低热量饮食或减肥手术带来的体重快速下降”。

年,瑞典的研究者对参与瑞典28家减肥机构的8,人进行了长达一年的队列研究,其中6,人在实验之前没有接受过胆切除手术。

按照卡路里摄入的不同,这些参与者被分为极低卡路里组,每天摄入热量不足千卡,其中脂肪不足10克,持续6–10周;低卡路里组,每天摄入热量为–千卡,持续3个月。接下来9个月靠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保持体重。

一年后的随访发现,极低卡路里组有48人做了胆切除手术,低卡路里组为14人,相差3倍!

注意这还是严重到需要做手术的人,还有更多发展出了胆结石但没有表现出症状的,这项研究没有统计。

这也很好解释:

低脂、低卡路里的饮食,会减少胆囊收缩,最终导致胆汁浓度过饱和,形成胆结石。

年,一项荟萃分析考察了13项共包括名减肥者,或通过低卡路里饮食,或通过减肥手术在短期内减轻了体重。

结论是:快速减重期采用高脂肪减肥饮食,和口服胆汁酸药物,能起到同样的预防胆结石效果。

07

不吃早饭,容易得胆结石?!

这个信念在我国广为流传,但有趣的是,用英文关键字搜索“gallstonesskipbreakfast”(胆结石不吃早饭)跳出来的差不多是同一则新闻,报道的是我国一位45岁的陈女士。

年7月15日,医院的医生从她体内取出多达颗胆结石!而她的主治医生把原因归咎于陈女士长达8年不吃早饭。

大概颗胆结石太震撼,而且“不吃早饭会得胆结石”对外国人来说也算个新闻,所以外媒纷纷转载,还有记者跑去问开头提到的那位Webster博士,于是就有了这位肠胃学会副会长的吐槽:“纯瞎猜”。

英国胃肠病学会副会长Webster博士

Webster博士分析,这位女士体内取出的胆结石基本都是深棕红色或黑色,明显属于色素型结石,这种类型多发于东亚人。

多发于西方人的是胆固醇型结石,颜色为灰黄色。色素型结石跟胆管细菌感染、溶血性贫血或肝脏疾病有关。所以陈女士最好做个全面的体检,看看其它脏器有没有病变。

看到这儿,您肯定了解了:胆结石成因非常复杂。下次遇到那些声称“我认识的某某不吃早餐就得了胆结石”的,不妨再多问他们几个问题:

Q:您这位朋友是女的吗?超重吗?爱吃高碳水食物吗?有什么代谢异常吗?有长期节食史吗?麸质耐受吗?有胆结石家族病史吗?肝脏健康吗?

……

其实,很多规律吃三餐的人也是会得胆结石的。但这个事实被很多人自动忽略了。只有当不吃早饭的人得了胆结石,他们的大脑才能接受这个信息:“看,我就说不吃早饭会得胆结石吧!”

记住,脂肪,对胆囊收缩的刺激是最大的。如果您早上喝一碗大米粥配俩肉包子,或者白面包配加糖加奶的咖啡,大大刺激一把血糖,却对胆囊收缩素刺激不足,那即使吃了早饭,对您的胆囊也并不友好。

早上只吃一碗粥,是在伤害你的胆囊

如果担心不吃早饭,胆汁在胆囊里待的时间太长,早上可以喝一点儿骨头汤,吃一把坚果,或者喝一杯防弹咖啡,既不会因为升血糖而打断胰岛素平稳分泌,又有利于胆囊排空。

08

结语

在进化过程中,我们的大脑倾向于吸收那些简单、明了、确定的结论,这大概有助于我们在复杂、变幻万千的危险环境中迅速决策。

仔细观察那些在朋友圈里广为流传的伪营养学,比如:“不吃早餐容易得胆结石”、“少食多餐能减肥”、“吃太多肉体质会变酸”...等,都完全符合简单、明了、确定这三大原则。

而影响胆结石的真实原因,其实错综复杂又不确定,看到这么大信息量的文章,多数人的大脑只想自动忽略。

所以大脑像肌肉一样需要锻炼,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信息超载的时代,离真相更近一点。

不过有个好消息,大脑耗能占整体耗能的20%左右,所以多动脑也能帮助减肥。

你猜这条是真的呢,还是假的呢?

点击下面的关键字

看看我们之前写的科普干货

断食

低碳水

营养

减脂

三餐

训练

痘痘

糖瘾

大姨妈

健康

好处

脂肪肝

高血压

糖尿病

痛风

心脏病

豆类

果汁

肥肉

食用油

面食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盐哪里有卖
北京哪里看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wpi.com/jbal/492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