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检发现胆囊结石,需要处理吗?》一文推送后,我们收到了许多热心读者的问题,其实很多问题都很有代表性。今天,我们挑选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集中解答。 Q1:发现胆囊结石,放着不管它会自己消失吗? A:一般而言,胆囊结石是不会自行消失的。但是小结石可能会自行脱落排出体外。但是,脱落排出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卡住,引起其他更严重的问题。 Q2:胆囊结石的患者平时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A:有胆囊结石的朋友,我们建议您规律、低脂、低热量膳食,提倡定量定时的规律饮食方式。 Q3:胆囊结石的大小是否是手术的标准呢? A:一般而言,胆囊结石的大小并不会作为手术的主要指征。 Q4:胆囊结石如果进行手术切除,对生活影响大吗? A:胆囊结石的手术方式,目前最主流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这个手术并不是什么新鲜技术,医院都能顺利开展。 但是手术毕竟是有创的操作,胆囊毕竟是个有用的器官,所以胆囊切除术还是会给患者带来一些影响的。 手术本身可能引起的并发症有:出血、胆道损伤、胆漏、胃肠道损伤等。另外,即使手术做得再成功,手术以后还是有一些人会出现“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cholecystectomysyndrome,PCS)”的情况,包括:慢性腹泻——这个症状似乎是最常见的;腹痛,以右上腹痛和右肩背部痛为主;既有腹痛又有腹泻,尤其是进油腻饮食后;还有人甚至出现发热、黄疸。 引起PCS的原因挺多,有些与胆道疾病有关,有些与胆道疾病无关。比如术后腹泻,可能与患者胆囊功能缺失、胆汁酸吸收障碍等因素相关。术后腹泻发生率随着术后恢复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 Q5:那如果体检发现了胆囊息肉呢?是不是和胆囊结石一样的处理原则呢? A:体检发现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的处理原则不太一样。 胆囊息肉样病变包括非肿瘤性(炎性、脂质沉积、腺肌病等)和肿瘤性(腺瘤、腺癌等)。恶性风险与年龄、息肉大小有关:大于2cm,考虑恶性;1-2cm,恶性可能43-77%;年龄50-60岁,恶性可能增加。 胆囊息肉样病变处理原则如下: 有症状或恶性可能者,建议胆囊切除术; 息肉合并结石者,无论有无症状及大小多少,建议胆囊切除术; 息肉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者,无论大小,胆囊切除术; 腺肌病有潜在恶性风险,但不建议常规切除; 无上述情况及无症状者:1cm及以上,建议手术;6-9mm,最初1年时为每6个月1次,随后如果息肉大小稳定,则一年检查1次,息肉增大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5mm及以下,12个月复查。 当然,原则只是原则,如果您存在相关问题,建议及时咨询或面诊医生,商议并制定适合自己的处理方案。 本文知识点:肿瘤 在点滴状白癜风点状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