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科普药食同源之初识

时间:2020/9/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885172.html

植物性药食同源资源

揭开植物性药食同源资源的面纱

在中华文化中,食物文化源远流长。很早开始先辈们就开始探索食物与药物的关系,并且在长期的经验积累中孕育了“药”与“食”同源的理念。我们的祖先留下的许多宝贵经验也为我们现在能够更好地利用“食药同源”食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中药中60-70%为植物药(以《本草纲目》调查依据),而“药食同源”食物中植物资源占据了绝大部分,所以本篇以药食两用植物资源来介绍。提到“食药同源”这个词,“食物”和“中草药”是不能不提的。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因为许多食物就是中草药,许多中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成为食物。所以,按照这个理解“药食同源”食物是具有较高保健价值的。当然,从专业的角度来说,食物与药品是有本质区别的,食品是“治饿病”,药物是“对症治病”——哪里疼痛治哪里(姑且有些片面,要详情请查阅专业书籍)。比如说山药,菜市场常见蔬菜,它其实在中医理论中是一味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中药,主要区别在于入药典的山药还需要炮制。而平常人家吃山药,还是炖了吧!谁会进行炮制。其他有区别的情况还在于药用植物的品种、药用植物的部位等。

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

在年的中国药典中收录了种中药材和饮片品种,其中植物药都明确规定了具体的药用部位。比如,川产道地药材川芎为根茎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的干燥根茎。它既是一种很出名的行气活血药,同时也是国家规定的保健食品原料,要是有一天各位看官给母上大人买的食品中发现了它,一定要看看产品是否有“健”字号的许可。

再如,一些药用植物是全草入药。云贵川舌尖上的明星“家常菜”—鱼腥草(折耳根);金钱草(此草治疗结石的疗效外国人都称赞);车前草。

药用植物的品种

许多进入中国药典的植物药都很看中药材的基源,主要还是不同植物品种间所含有的一类主要成分含量有很大出入。比如传统的泻药大黄,药典规定官方大黄品种有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Maxim.exBalf.或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和根茎才能入药。除了入药,大黄的茎还是烘焙蛋糕、果酱很好的原料。大黄一般生长在高海拔地区,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同胞们把它们当做药物或者蔬菜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其中,很多藏区的同胞也使用其他一些大黄品种,比如说藏边大黄、食用大黄。在国外,你能感受到有人十分钟爱大黄那种酸与糖融合的酸甜口味。大家可以自行搜索相关视频,美食烹饪起来。

药食同源食品资源的安全性

众所周知,单味药在中医临床用药上占的比例很少,一般为多味药进行搭配,并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增加或者减少相关药物的量。老话说得好,“是药三分毒”,很多药物的有效成分同时也是其有毒成分。因此,在有限量的摄入药食同源类的中药下,并且在分清这些植物的品种前提下,食用“药食同源”食物的风险相对较低。然而植物的种类实在太多,绝对不止现在市面上常见的植物。另外,许多药材的非药用部位,甚至是草药,实际上在我国某些区域是比较有特色的野菜、保健食品。比如川芎的地上部分,实际在道地产区之一的彭州有较长的食用历史,因其与芹菜同为伞形科植物,有时被当地居民有时当做芹菜的“替代品”。“药食同源”中药中还有最近一些被批准为新食品原料的杜仲雄花、人参、三七花等。还有一些地方草药,同样也是合法的“食品”,比如江苏滨海的耳叶牛皮消(民间用药中其具有滋补、乌发之功效,故名白首乌)。又比如沙棘、枇杷叶,蛹虫草。卫计委公布过的食品原料包括保健品原料,都是基于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多方考虑所发布的权威信息,还是值得信赖的。如果一种新资源能够获得国家许可成为“正品”食品资源,潜在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大部分的植物资源还是得需要农业生产来获得,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新食品原料的生产能够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地方产业经济。另一方面,纠结买菜的你,是否又能多一些选择呢?

对于一些潜在的“药用同源”食品资源,我们可以参考的书籍有很多比如《本草纲目》、《黄帝内经》、《食疗本草》、《千金要方·食治》等。比如《救荒本草》,这本书是专讲地方性植物并结合食用方面以救荒为主的植物志。想一饱明朝如何利用野菜填饱肚肚吗?快来私信!

参考文献

撰文:园丁小鹏

排版:园丁小秦

图片\文字解释权由食研园所有

扫码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wpi.com/jbal/739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