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诊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5964818.html 一病例简介 患者袁某某,男,46岁。因“左臂疼痛2月”于年1月入我院,门诊行胸部CT示:前纵膈团块影(×81mm),双肺多发结节,胸膜多发结节,考虑恶性病变并肺内及胸膜多发转移,心包积液。-1-12医院行CT引导下行纵膈肿块穿刺活检,术后病检示:(纵膈)恶性肿瘤,免疫组化难以明确类型,免疫组化:CK5/6(-),P63(-),P40(-),EMA(-),PD-L%。患者于年1月30日入医院,病理会诊示:(纵膈)卵圆及短梭形细胞恶性肿瘤伴坏死,倾向于间叶性肿瘤(间叶肉瘤)。 二治疗经过 ①年1月至年1月pazopanibmgqd帕博利珠单抗mg21天/周期 副反应:头颈部及四肢皮肤色素脱失严重肾功能损伤(肌酐升高) ②年1月至年1月帕博利珠单抗mg21天/周期 副反应:头颈部及四肢皮肤色素脱失 ③年1月至今帕博利珠单抗mg3个月/周期 副反应:头颈部及四肢皮肤色素脱失 注:-1-23胸部CT示:前上纵隔肉瘤靶向治疗后复查,对比-2-5片病灶较前明显缩小(22×8mm),原胸腔积液吸收,原肺内结节基本吸收,建议追踪复查。左肺下叶少许炎症,建议抗炎治疗一周后复查。左肺下叶背段小结节(3mm),建议复查。附见:肝内囊性灶,左肾结石,建议增强扫描。 -3-24胸部CT示:患者前上纵隔肉瘤靶向治疗后复查,对比-12-21片,纵隔内软组织影基本同前(22×8mm)。左肺叶间裂小结节(3mm)同前。附见:肝内囊性灶,双肾多发结石。 -7-2胸部CT示:患者前上纵隔肉瘤靶向治疗后复查,对比-03-24片,纵隔内软组织影较前略缩小(6×5mm)。左肺叶间裂小结节(3mm)同前。附见:肝内囊性灶,双肾多发结石。 三讨论 恶性间叶肿瘤也称间叶肉瘤,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相关的间叶组织肉瘤组成,其成分包括平滑肌肉瘤、骨肉瘤、软骨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或血管肉瘤。这类恶性肿瘤不按其组成成分命名而通称为间叶肉瘤,可发生于各年龄组和各部位。 由于发病率低,种类繁多且生物学行为各异,如何规范诊疗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难点。外科治疗仍然是间叶组织肉瘤唯一可获得根治和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在某些肉瘤类型或某些情形下需要进行化疗和放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也显示出了良好的前景。 自年多柔比星及阿霉素被批准用于间叶肉瘤的治疗,其单药化疗及与异环磷酰胺的联合化疗,仍是目前软组织肉瘤的标准化疗方案,但效果远不尽人意。近年来随着基础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颇具临床探索前景的研究结果和治疗模式相继出现,化疗、分子靶向以及免疫治疗等全身治疗方式,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或被重新评价。譬如新的化疗药物(曲贝替定、艾瑞布林等)、分子靶向药物(培唑帕尼、克唑替尼、安罗替尼、哌柏西利、奥拉单抗等)和免疫治疗(免疫细胞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等)已被用于某些特定类型软组织肉瘤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目前尚缺乏普适性临床推广意义的结果。 《年原发性软组织肉瘤中国专家共识》推荐行PD-1表达、PD-L1表达,肿瘤突变负荷(TMB),微卫星不稳定(MSI)、错配修复缺陷(dMMR)、ALK以及NTRK等检测。 该患者初诊即为晚期前纵隔间叶肉瘤伴双肺、胸膜多发转移,初治采用了pazopanib靶向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后因出现严重的头颈部及四肢皮肤色素脱失及肾功能损伤副反应,遂停止使用pazopanib,继续行帕博利珠单抗维持治疗至今,目前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疗效评价为PR。 医院肺癌多学科会诊预约 地点:医院2楼肿瘤科门诊(东茅岭路39号) 时间:每周2及周5全天 预约:翁洁主任医师,文芳主任医师,沈二栋主任医师,-或通过回复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