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的易患因素与预防策略

时间:2021/3/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青海白癜风医院 http://www.zhutihunli.com

胆囊结石是十分常见的胆囊疾病,体检发现率高达11%~36%。了解胆囊结石的发生过程,对照查看你是否是胆囊结石的高危人群,有的放矢地做好预防。

胆囊结石是十分常见的胆囊疾病,大多由超声检查发现。体检胆囊结石的发现率高达11%~36%,女性多于男性,40岁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胆囊结石是如何产生的?

胆囊位于右上腹肋骨下,紧贴于肝脏下方,像一个梨形囊袋,具有浓缩、储存、排泄胆汁的作用。而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正常情况下一天肝脏分泌胆汁~ml。肝脏持续分泌胆汁,在不进食时肝脏分泌的胆汁进入胆囊,并被胆囊浓缩成60~70ml,在胆囊内储存。进食刺激胆囊收缩,胆囊将存储的胆汁通过胆囊管、胆总管分泌到小肠参与脂肪的消化。正因为胆囊有浓缩胆汁的功能,所以胆囊容易形成结石。胆汁里含有水、胆盐、胆固醇、胆色素、磷脂等多种成分,正常情况下胆汁中的各种成分均溶解于胆汁中。当胆汁中的胆盐、磷脂、胆固醇比例失调时,随着水分不断被吸收,在胆汁浓缩或胆汁淤积以后,胆固醇就会从胆汁中析出、沉淀形成结晶,久而久之形成了结石。胆囊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胆囊结石有三种:胆固醇性结石、胆色素性结石、混合性结石。国民以胆固醇结石为主。

胆囊结石成因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或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能导致胆囊结石的形成。

胆囊结石的高危人群

胆囊结石的发病与年龄、性别、肥胖、生育、种族和饮食等因素有关,也受用药史、手术史和其他疾病的影响。

1.40岁以上人群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一项调查表明,40~69岁5年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低年龄组的4倍。高发与低发的分界线为40岁,发病高峰在40~50岁。

2.女性

胆囊结石患者中女性约占70%。大多是胆固醇性结石,这可能与雌激素有关。

3.肥胖,尤其向心性肥胖(啤酒肚)者

肥胖是胆囊结石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以上的人,胆囊结石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原因在于肥胖者体内胆固醇转换率较正常人高,胆汁内胆固醇排泄量增多,容易析出,易形成结石。但快速减肥者,也会增加胆石形成的危险。

4.多次妊娠的人群

妊娠可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并且妊娠次数越多胆囊结石发病率越高。原因如下:①孕期雌激素增加使胆汁成分发生变化。②妊期胆囊排空滞缓。③孕期和产后的体重变化也影响胆汁成分。

5.饮食习惯不良的人群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胆囊结石形成的主要因素!原因是饮食因素导致胆囊内胆汁成分比例失调、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喜甜食的人。英国研究发现,90%以上的胆囊结石患者都有吃甜食的习惯。研究发现摄入动物蛋白、动物脂肪、精制碳水化合物过多的人,胆固醇结石发病率高。长期素食者,胆囊结石发病率也高,主要是摄入卵磷脂与胆盐不足,导致胆汁成分比例失调,易形成结石。长期不吃早餐或进食不规律的人。空腹时间过长,会使胆汁浓度增加,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有利于细菌繁殖和胆固醇结晶析出,容易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有报道大量节食和不食早餐者,四个月内有1/3的人罹患胆囊结石。

6.患有代谢综合征的人群

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如糖尿病患者胆石病的发病率是无糖尿病患者的2倍。

7.胆囊结石患者的家族

研究表明胆囊结石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胆囊结石患者的家族发病率增高,发病年龄亦提前。

8.其他人群

胆囊结石的发病也与其他疾病有关。胆囊结石发病与肝硬化、长期胃肠外营养、上腹部手术或创伤、溶血性贫血、甲状腺疾病、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应用某些药物(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纤维蛋白类等)等等有关。如肝硬化患者胆石病的发病率为无肝硬化的3倍。

如何预防胆囊结石的发生?

虽然有些因素不能改变,如种族、遗传因素、性别、年龄等,但有些因素如肥胖、快速减肥、饮食、生活方式等可以通过适当调控,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胆囊结石的发生。

总的原则是:多喝水、多运动;控制体重,合理饮食;有规律进食,保证各种营养均衡。有研究表明:

?常规补充维生素C,可降低胆石病的发生率;?钙摄入与胆石病呈负相关,钙离子通过阻止肠道回流胆汁的重吸收,而改变胆汁的成分,可降低胆石形成概率;?他汀类药物是最经典和有效的降脂药物,减少肝内胆固醇合成和胆固醇向胆汁分泌,从而减少胆囊石的发生。作者:王伯军来源:王伯军大夫谈消化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wpi.com/jbal/86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