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病包括发生在胆囊及胆管的结石,是胆道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虽然有近一半的胆石症患者无临床症状,或偶发胆绞痛,但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患者,由于胆囊管或胰胆管结石嵌顿梗阻,出现上行性急性胆管炎、胰腺炎、胆囊炎时,可危及生命。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传统术式,但由于其创伤大、住院时间长、术后康复慢等弊端,现已很大程度上被腔镜技术所替代。现阶段,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和ERCP+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成为了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手段。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及胆总管取石术。其中胆总管取石术包括经胆囊管取石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经胆囊管取石利用胆囊管这一天然管道,无需切开胆总管,保证了胆道系统的完整性,从而有效减少了因胆管切开带来的胆漏、胆道狭窄、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但其对结石大小、胆囊管及胆总管走行解剖等方面要求较高,因此适用性较低。因此目前常规术式为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取石后根据胆总管直径、有无胆管狭窄、结石是否取净、括约肌功能等因素,决定留置T管或行一期缝合。若留置T管,常规于术后2月待窦道形成后行T管拔除。 ERCP+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在ERCP的基础上行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分为术前及术中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目前国内多采用术前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其优势在于:①及时解除患者胆道梗阻症状,充分引流胆汁,使胆道压力降低,减轻胆道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②通过胆道造影成像,提前了解胆道解剖结构,避免损失胆道。③若取石失败,可继续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ERCP+LC术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方面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但ERCP属有创操作,常规需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使括约肌丧失功能,且术后容易发生出血、水肿,增加胆道及胰管压力,造成高淀粉酶血症甚至胰腺炎。 近年来SpyGlass系统取石术+LC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当胆总管结石超过2cm时,ERCP由于气囊扩张胆总管下端直径的限制及碎石网篮套取大结石的困难,使胆总管大结石清除率较大,残留结石的可能性较高。SpyGlass系统借助液电碎石或激光碎石技术将,于直视下将大结石碎石后安全取出,填补了胆总管大结石取出的空白。 医院西工院区肝胆外科利用腹腔镜技术、胆道镜技术及ERCP技术,熟练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及ERCP术,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PS:参考文献:1.艾则麦提·艾科拜尔,温浩(新疆医院消化血管中心肝胆包虫外科).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微创诊疗进展[J].医学综述,,第24卷(5):-.2.王鹏飞,李之拓,于朋涛等.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诊疗进展[J].腹腔镜外科杂志,,第23卷(12):-.供稿:西工院区肝胆外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wpi.com/jbal/96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