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冲刺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中

时间:2018/5/2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医院订阅哦!(十)影像学

1.下列关于透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操作方便,费用低

B.可多位置观察

C.能观察器官的动态情况

D.图像的对比度及清晰度高

E.马上有结果

D

荧光透视为普通X线检查方法,其优势主要有可动态观察,通过转动患者的体位进行多方向的观察,可实时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如心脏的搏动、膈肌的运动、胃肠蠕动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等。不足之处主要有图像的对比度及清晰度较差,难于观察密度与厚度差别小的器官以及密度与厚度较大的部位;同时X线剂量也相对较大。

2.CT值定为+HU的组织是

A.空气

B.脂肪

C.肌肉

D.骨皮质

E.水

D

CT值是CT图像测量中用于表示组织密度的统一计量单位。CT值的应用使得原仅靠肉眼比较来判断的密度差别转变为量化比较,从而保证了观察的精确性和统一性。CT值的标度单位为HU(hounsfield),范围为HU,其中骨皮质CT值为+HU、空气CT值为-HU,水的CT值为0HU。

3.MRI的特点除外

A.多参数成像

B.多方位成像

C.流动效应

D.多层螺旋。

E.对比增强

D

MRI特点包括多参数成像、多方位成像、流动效应和对比增强,多层螺旋为多层螺旋CT的优势。

4.下列关于核医学基本显像原理不正确的是

A.属于放射性核素示踪方法的范畴

B.利用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作为示踪剂

C.标记后的化合物和原化合物具有相同的生物学特性,但可以不具有相同的物理、化学性质

D.利用放射性核素浓聚于特定的正常脏器组织或病变组织来成像

E.应用射线探测仪来追踪标记的化合物在体内韵分布数量及代谢途径

C

核医学成像的基本显像原理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作为示踪剂,引入人体后,以特异性或非特异方式浓聚于特定的正常脏器组织或病变组织。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放出射线后,可以通过射线探测仪追踪标记化合物在机体内的分布、数量及代谢途径等。其中,作为研究对象的化合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后与原非标记化合物具有相同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生物学性质。

5.核医学在心血管系统显像中不正确的是

A.心肌灌注显像

B.心肌代谢显像

C.心脏冠脉狭窄成像

D.心脏负荷试验

E.亲梗死显像与乏氧显像

C

心血管系统显像主要包括心肌灌注显像、心肌代谢显像、心肌细胞活性检测、心脏功能显像、心脏负荷试验、心梗死显像与乏氧显像、心脏大血管动态显像和静脉血栓探测、心脏神经受体显像、冠状动脉再狭窄防治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像等。核医学不能进行心脏冠脉狭窄成像。

6.下列关于超声成像的优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能够方便动态实时观察

B.能够很好地同时显示多个器官或结构的整体关系

C.价格相对低廉

D.能很好地检测心血管等运动器官的重要生理功能

E.无创伤、无电离辐射

B

超声成像主要的优点有:能够方便动态实时观察,价格相对低廉,能很好得检测心血管等运动器官的重要生理功能,无创伤、无电离辐射等,但是主要的缺点是容易受到气体和皮下脂肪的干扰,同时伪像较多,图像显示范围小,不易同时显示多个器官或结构的整体关系,且受操作者经验的影响较大。

7.患者,男,10岁,体检发现心脏杂音,首选下列哪项影像学检查

A.X线片

B.CT扫描

C.MRl检查

D.超声检查

E.ECT检查

D

临床上对于怀疑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超声心动图检查,因为它能够清楚地观察心脏内部结构的器质性及功能性病变,能够观察血流动情况,同时能够定量的测量心脏多种参数,同时可测量心脏的功能。

8.目前最广泛应用的超声诊断仪是

A.A型

B.B型

C.D型

D.M型

E.多普勒超声

B

超声仪器分为A型超声仪、B型超声仪、M型超声仪、D型超声仪、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能量多普勒等,其中B型超声仪应用最广泛。

9.MRI中特殊脉冲序列除外

A.脂肪抑制

B.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C.反转恢复序列

D.MRI水成像

E.功能MRI(fMRI)

C

在MRI成像中常用的脉冲序列有自旋回波(SE)序列、梯度回波(GRE)脉冲序列、反转恢复(IR)序列等;常用的特殊脉冲序列包括脂肪抑制、磁共振血管成像(MRA)、MRI水成像、功能MRI(fMRI)等。

10.MRI不注入对比剂便能帮助识别血管的存在及血管内的血液是否流动或已形成栓塞,主要是利用了MRI的哪个特性

A.多参数成像

B.多方位成像

C.流动效应

D.多层螺旋

E.对比增强

C

流动效应是指磁共振信号的产生,从开始激励到信号采集有一段时间间隔,由于血液在流动,所以采集信号时,受激励的血流已流出了切面,流入切面的是未受激励的血流,所以在图像中血流是没有信号的,称为流动效应或流空效应。利用MRI流动效应可以通过不注人对比剂即可帮助识别血管的存在及血管内的血液是否流动或已形成血栓。

11.普通CT的检查技术除外

A.平扫

B.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C.增强扫描

D.高分辨率扫描

E.动态扫描

B

普通CT,又称常规CT,能做平扫、增强扫描、高分辨率CT扫描、动态扫描等,也能做多幅重建和三维重建等,但是由于不能克服心脏的搏动所致的运动伪影,因此普通CT不能进行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12.与常规X线摄影技术相比,计算机X线成像(CR)的优点除外以下

A.X线剂量明显低于常规X线摄影技术

B.操作简单容易

C.可高保真储存、再现及传输图像

D.空间分辨力增高

E.存储空间明显减小

D

计算机X线成像(CR)的主要优点有:所需X线剂量明显低于常规X线摄影技术;与常规X线摄影设备不同的仅是用成像板替代胶片,发射部分无改变,故简单容易操作;具有多种图像后处理功能;可高保真储存、再现及传输图像;与胶片相比,可省却大量的存储空间;可存储所有的信息,调出后仍然可进行不同的图像后处理。主要的缺点是空间分辨力较胶片低。

13.下列检查不属于X线检查中的特殊检查的是

A.体层摄影

B.软X线摄影

C.高千伏摄影

D.放大摄影

E.透视

E

X线检查分为普通检查及特殊检查,普通检查包括荧光透视及X线摄影,特殊检查包括体层摄影、软X线摄影、放大摄影及高电压摄影等。

14.以下哪项不能作为放射治疗放射源

A.X射线

B.放射性同位素射线

C.电子束

D.质子束

E.日光灯

E

(15~17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56岁,反复右髋关节疼痛3月余,体检右髋关节压痛明显,临床上怀疑股骨头缺血坏死。

15.初步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

A.正蛙位X线片

B.CT扫描

C.MRI检查

D.超声检查

E.ECT检查

A

股骨头坏死的患者,首先选择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髋关节正蛙位摄片,能够较好的显示股骨头形态及髋关节诸骨的骨质情况,价格低廉,常作为首选检查。

16.下列检查方法中对于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最早期、最敏感的影像学方法是

A.X线摄片

B.CT扫描

C.MRI检查

D.超声检查

E.核医学

E

核医学由于属于代谢显像,能够在骨质形态改变之前,显示骨质的代谢情况,反映的是骨质代谢情况为主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因此,可作为股骨头缺血坏死最早期、最敏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17.对于观察髋关节软骨情况,首选下列哪项影像学检查方法

A.X线摄片

B.CT扫描

C.MRI检查

D.超声检查

E.ECT检查

C

MRI成像由于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对于骨关节系统中的韧带、滑膜、肌腱及软骨方面的显示具有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

(18~20题共用备选答案)

A.射频效应

B.荧光效应

C.感光效应

D.电离效应

E.穿透性

18.透视检查的基础是利用了X线特性的

B

19.放射治疗的基础是利用了X线特性的

D

20.X线摄影的基础是利用了X线特性的

C

X线具有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及电离效应四种基本的特性,其中穿透性是X线成像的基础;荧光效应是透视检查的基础;感光效应是X线摄影的基础;电离效应是放射治疗的基础,也是进行X线检查时需要注意防护的原因。

21.患者,男,57岁,确诊前列腺癌1年余,全身多处骨关节疼痛明显,应选用下列哪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A.X线片

B.CT扫描

C.MRI检查

D.超声检查

E.ECT检查

E

本例患者既往有前列腺癌的病史,现全身多处骨关节疼痛,怀疑全身骨转移,首选的检查是全身骨显像,简单价廉,对病灶的显示敏感,且能够全身整体的显像。

22.超声成像中,下列哪种组织结构不属于强回声组织

A.骨骼

B.钙化组织

C.结石

D.肺

E.脂肪

E

B型超声图像中的灰阶度改变根据亮度分别称为强、中、低、无回声,代表人体不同组织的声衰减程度。其中强回声组织主要有骨骼、钙化组织、结石、含气肺等;中等回声组织包括肝、脾、胰实质等;典型低回声组织为脂肪组织;真正的无回声组织有尿液、胆汁、囊肿液、胸腹腔漏出液等。

23.PET应用的是下列哪个粒子来成像

A.正电子

B.单光子CX射线

D.α粒子

E.β粒子

A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PET)是指利用正电子衰变核素标记的放射性药物在人体内放出的正电子与组织相互作用,发生正电子湮灭向相反的方向发射两个能量为keVγ光子,将这两个呈相反方向的光子所产生的电脉冲记录下来,送人显像系统,计算机以此闪烁数据为基础,即生成PET显像。

24.可将器官及病变组织的解剖结构、代谢、功能有机的结合的是

A.X线

B.磁共振影像

C.超声影像

D.核医学影像

E.物理检查

D

核医学影像是显示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图。由于放射性药物根据自己的代谢和生物学特性,能特异地分布于体内特定的器官与病变组织,标记在放射性药物分子上的放射性核素放出射线能在体外被探测,因此核医学影像是显示器官及病变组织的解剖结构、代谢、功能相结合的显像。

25.目前临床型磁共振成像获得图像基于下列哪种质子

A.1H

B.31P

C.23N

D.I

E.19F

A

目前用于磁共振研究的主要是1H、31P、23N等质子,由于1H在人体内含量最高,且只有一个电子,因此,临床上,用于磁共振成像的目前只有1H。

26.多层螺旋CT扫描运用较常规CT扫描主要的优势除外

A.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B.超长度或超精度的CT血管造影

C.动态增强扫描

D.仿真内镜

E.CT灌注成像

C

多层螺旋CT在螺旋CT的基础上增加了探测器2轴上的排数,使扫描速度更快,覆盖范围大,层厚薄,分辨率更高,多平面重建时可达各向同性,可开展许多过去不能开展的工作,如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T灌注成像、实时三维容积再现技术,超长度或超精度的CT血管造影、仿真内镜等。

27.下列关于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中,不正确的是

A.X线具有穿透性

B.人体组织之间有密度差异

C.人体组织之间有厚度的差异

D.X线具有感光效应

E.X线具有电离效应

E

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于X线的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感光效应等特性;另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组织之间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异,这种差异在X线穿透人体时被吸收的程度不同,产生了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

28.有关造影检查的说法不正确的为

A.增加或减低组织器官的密度

B.造影剂可分为高密度造影剂和低密度造影剂

C.造影方式有直接引入法和间接引入法

D.静脉肾盂造影属于间接引入法

E.增加器官组织的自然对比

E

当人体某些部位的组织与器官缺乏自然对比时,为扩大检查范围,可将某些吸收X线多或少的物质引入人体的生理管腔或管道内,与周围器官产生对比(人工对比)。这种方法称造影检查,引入人体产生对比的物质称造影剂。造影剂的种类按密度高低分为高密度造影剂和低密度造影剂。造影方式主要有直接引入及间接引入两种。

29.关于窗口技术,不正确的叙述是

A.根据诊断需要调节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的调节技术

B.窗技术包括窗宽、窗位的选择

C.窗位指窗宽上、下限CT值的平均数

D.窗宽指显示图像时所选用的CT值的范围

E.如窗位和窗宽均调节至80,显示CT值的范围是80~HU

E

窗口技术是数字图像所特有的一种显示技术,根据诊断需要调节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的调节技术;窗技术包括窗宽、窗位的选择;窗宽指显示图像时所选用的CT值的范围;窗位指窗宽上、下限CT值的平均数,如窗位和窗宽均调节至80,显示CT值的范围是40~HU。

30.MRI设备不包含下列哪项内容

A.主磁体系统

B.梯度磁场系统

C.球管系

D.射频系统

E.计算机系统

C

MRI仪器的主要设备包括主磁体、梯度线圈、各种发射射频和接收信号的线圈以及计算机系统等。主磁体可分为永久磁体、常导磁体和超导磁体三种。梯度线圈改变主磁体场强,形成梯度场,用作选层和信息的空间定位。多数线圈既作为发射射频脉冲之用,又作为接收线圈。接收到的信号经过计算机和控制台计算机的处理就形成黑白差别的磁共振图像。球管系统产生的是X线射线。

31.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用来作为示踪剂的是

A.钡剂

B.泛影葡胺

C.放射性药物

D.碘剂

E.Gd3+

C

核医学影像是根据放射性药物具有自己的代谢和生物学特性,能特异地分布于体内特定的器官与病变组织,标记在放射性药物分子上的放射性核素放出射线能在体外被探测,从而达到成像的目的。

32.超声探头的核心是压电晶片其主要的作用是下列哪项

A.不能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但能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B.能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但不能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C.不能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亦不能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D.能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亦能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E.以上都不对

D

超声仪器主要由控制系统、显示系统和换能系统(探头)三部分组成。其中换能系统即压电晶片探头重要的作用是既能发射超声波又能探测反射的回波

33.患者,男性,65岁,突发左侧肢体乏力2小时入院,体检示左侧肢体肌力下降,首选下列哪项影像学检查方法

A.X线片

B.CT扫描

C.MRI检查

D.超声检查

E.ECT检查

B

临床上怀疑脑卒中的患者,由于CT扫描快速便捷,能够排除有无头颅出血及脑梗死等病变,而MRI虽然对脑组织病变检查敏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检查时间长,对于出血显示不佳,因此首选的检查方法仍为头颅CT检查。

(十一)临床检验

1.关于血红蛋白生理变化的描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新生儿Hb浓度明显增高,2周后逐渐转为正常

B.正常男性儿童6~7岁及女性21~35岁时Hb浓度最低

C.6月至2岁婴幼儿Hb浓度增高

D.高山地区居民和登山运动员因缺氧刺激使Hb高于正常

E.妊娠期相对减少

C

血红蛋白生理变化:①新生儿红细胞比成人高,出生2厨后开始下降。②男性在6~7岁时最低,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至25~30岁达最高值,30岁以后又逐年下降;女性在儿童期随年龄处于上升趋势,在13~15岁达较高值,以后与男性水平接近。③体力劳动(或运动量较大)者,气候寒冷及高原居民均可增多。④妊娠期相对减少,称生理性贫血。

2.在肝合成时,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是

A.Ⅷ,Ⅸ,Ⅺ,Ⅻ

B.Ⅱ,Ⅴ,Ⅶ,Ⅹ

C.Ⅱ,Ⅶ,Ⅸ,Ⅹ

D.Ⅰ,Ⅲ,Ⅴ,Ⅶ

E.Ⅱ,Ⅶ,Ⅷ,Ⅸ

C

维生素K依赖性凝洫因子包括第Ⅱ、Ⅶ、Ⅸ、Ⅹ因子,由于维生素K缺乏或利用障碍影响γ羧基化,使得这些凝血因子中谷氨酸不能形成γ羧基谷氨酸残基,从而成为异常的不能参与凝血反应的因子,表现为凝血因子活性降低,凝血障碍。

3.肾移植手术后出现排斥反应,尿中出现大量的

A.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组织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单核细胞

B

移植排斥反应是一种免疫反应。既有T淋巴细胞介导的迟发性超敏反应与细胞毒作用,又有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肾移植患者出现排斥反应的直接证据之一,就是尿中出现大量淋巴细胞。

4.下列哪项与血清中甲胎蛋白升高最相关

A.胃肠道肿瘤

B.乳腺肿瘤

C.肝癌

D.血细胞恶性肿瘤

E.肝硬化

C

甲胎蛋白(AFP)是原发性肝癌韵最灵敏、最特异的肿瘤标志,血清AFP测定结果大于μg/L以上,或含量有不断增高者,更应高度警惕。

5.某病人胸痛6小时后入院,临床检验ECG未见典型急性心梗改变,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应选择

A.肌红蛋白

B.CK、LDH

C.LDH、α-HBDH

D.CK-MB、cTnT

E.CK、CK-MB-AST、α-HBDH、LDH

D

cTn(cTnT、cTnI)主要存在于心肌中,是目前公认的AMI最佳礴确诊性标志物,心肌损伤后4~8h血中浓度升高,约24~48h达峰值。cTnT也用于诊断心肌炎、不稳定性心绞痛等其他原因所致心肌微小损伤。

6.下列哪项检查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诊断最有意义

A.血气分析

B.胸部X线检查

C.心电图和心电向量检查

D.肺功能检查

E.肺动脉压测定

D

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最重要一项就是出现气流不可逆受限,第一秒用力呼气量70%总用力肺活量,最大通气量

80%预计值,残气量40%肺总量,需行肺功能检查方能测定以上指标。故对诊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最有意义的检查是肺功能检查。

(7~9题共用备选答案)

A.AFP

B.PSA

C.CA19-9

D.CA15-3

E.CA

7.常甩于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标志物是

A

8.常用于诊断胰腺癌及某些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是

C

9.常用于诊断前列腺癌的标志物是

B

10.某患者,女,30岁,患发作性气喘病已10年,近1个月来犯病,听诊肺有弥漫性哮鸣音,X线胸片示肺透亮度增高,膈肌低平,为判断患者是否并发肺气肿,下列检查中哪项最有意义

A.动脉血气分析

B.FEVl%及其改善率测定

C.残气容积与肺总量

D.肺CT扫描

E.肺下界移动度

C

阻塞性肺气肿的诊断标准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量70%总用力肺活量,最大通气量<80%预计值,残气量40%肺总量。故本例中为判断患者是否并发肺气肿,残气容积与肺总量最有意义。

11.患者女性,35岁,头昏,乏力,面色苍白l年,活动后心慌气急2个月来诊。为确定患者有无贫血,首先下列哪项化验指标

A.红细胞数量和血细胞比容

B.MCH、MCHC

C.血沉

D.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

E.血细胞比容

D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不足,判断贫血的直接实验室指标是RBC、Hb,、HCT。而MCH、MCHC、MCV三个指标由RBC、Hb、HCT计算而来,必须结合RBC、Hb方可判断贫血类型,按红细胞大小和血红蛋白含量分正常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2.关于肝脏功能受损时可出现的情况,叙述错误的是

A.ALT↑

B.A/G比值↓

C.糖原合成作用↓

D.GGT↑

E.A/G比值↑

E

13.肉眼血尿是指每升尿内含有血量超过

A.1ml

B.2ml

C.3ml

D.4ml

E.5ml

A

血尿是指尿中红细胞排泄异常增多,包括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前者是指尿色正常,须经显微镜检查方能确定,通常离心沉淀后的尿液镜检每高倍镜视野下有红细胞

3个以上。若出血量超过lml/L,肉眼所见尿液呈淡红色或红色混浊尿称肉眼血尿。常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结核、肾肿瘤、肾脏或尿道结石、外伤性肾损害及严重的出血性疾病。

14.诊断糖尿病的血糖浓度是

A.空腹血糖浓度6mmol/L

B.空腹血糖浓度6~7mmol/L

C.空腹血糖浓度7~8mmol/L

D.随机取样血糖浓度≥ll.1mmol/L

E.餐后血糖7.0mmol/L

D

糖尿病诊断标准:①糖尿病典型症状加上随机取样血糖浓度≥ll.1mmol/L;②空腹血糖浓度≥7.0mmot/L③OGTT2h血糖浓度≥11.1mmol/L。

15.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下列哪种原因

A.急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

B.中毒

C.急性出血

D.恶性肿瘤

E.白喉

A

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于急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往往与白细胞总数增高同时出现,白喉、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如烧伤、大手术后)、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以及白血病或恶性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呈病理性增加。

16.以下生化指标常被用于前列腺癌诊断的是

A.PSA

B.CEA

C.AFP

D.CAl25

E.CAl9—9

A

17.患者,男性,62岁,尿黄、纳差、右上腹隐痛2个月,上腹B超示肝右叶弥漫占位性病变,多年酗酒史,3年前健康体检发现肝硬化,下列检查不是临床确诊该患者为原发性肝癌所必需的是

A.AFP

B.肝功生化

C.肝穿刺活栓

D.细致地体格检查

E.另一种影像学检查

B

18.患者,男性,28岁,自感乏力,厌油,食欲减退,畏寒高热3d,体温39℃,巩膜黄染,拟诊断为急性病毒性肝炎。下列哪项是反映急性肝细胞损伤最敏感的指标

A.ALT

B.AST

C.LDH

D.GGT

E.ALP

A

ALT酶活性显著增高是诊断急性肝炎、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等肝病的重要指标。急性肝细胞损伤时ALT升高幅度明显高于AST、LDH、GGT、ALP。

19.艾滋病的特征性免疫学异常是

A.选择性T细胞缺乏,CD4/CD8比值下降

B.迟发型皮肤超敏反应减弱或丧失

C.血清IgG升高

D.血清IgG下降

E.补体降低

A

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所导致的传染病。HIV特异地将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4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最终使免疫系统崩溃,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发病并死亡。

20.正常人24小时尿量约为

A.0.5~1.0L

B.1.5~2.5L

C.1.O~1.5L

D.1.O~2.0L

E.2.0~3.0L

D

尿量反映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尿路通畅与否的综合情况。正常人

24小时尿量约为1.0~2.0L。超过2.5L为多尿,生理性多尿见于大量饮水或服利尿剂后。病理性多尿多见于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肾炎、肾盂肾炎后期。尿量0.4升/24小时为尿少,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肾移植患者出现排斥反应时、脱水、血液浓缩等,而24小时尿量少于0.1升为无尿,如急性肾衰竭、肾衰竭尿毒症期。

(21~23题共用备选答案)

A.血清仅HBsAg阳性

B.血清中检出抗-HBs

C.血清HBsAg、HBeAg和抗-HBc均阳性

D.血清中HBsAg阳性,并检出抗-HBs

E.血清中HBsAg阳性,并检出抗一HBc

21.对乙肝病毒感染具有保护,预防作用

B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是机体针对HBsA9产生的中和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表明机体具有一定的免疫力。阳性表示曾感染过HBV现已恢复,且对HBV有一定的免疫力;接种乙肝疫苗后;被动获得抗-HBs抗体。

22.表示体内有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并具有传染性

C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为一种可溶性抗原,实际上只是HBcAg肽链的部分,其由感染的肝细胞分泌入血,在血液中可游离存在。是一种传染期最多出现的急性活动期、感染早期标志物。阳性表明患有乙型肝炎,持续阳性者易转变为慢性肝炎(反映有乙肝病毒复制,为传染性标志物)。

23.在疑似乙肝病人中应当做复查的是

D

(24~25题共用备选答案)

A.大肠杆菌

B.变形杆菌

C.绿脓杆菌

D.溶血性链球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24.脓液的特点是淡绿色,有特殊的甜腥臭

C

绿脓杆菌革兰染色阴性,常存在于肠道内和皮肤上。它对大多数抗菌药物不敏感,是继发感染的重要致病菌,特别是大面积烧伤的创面感染,有时能引起严重的败血症。脓液的特点是淡绿色,有特殊的甜腥臭。

25.脓液具有特殊的恶臭

B

变形杆秆菌革兰染色阴性,存在于肠道和前尿道,为尿路感染、惫性腹膜炎和大面积烧伤感染的致病菌之一,脓液具有特殊的恶臭。

26.除何者外,下述疾病血沉均增快

A.多发性骨髓瘤

B.胃癌

C.活动性结核

D.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E.晚期妊娠

D

血沉能指示某些疾病发展和预后的判断,凡体内有感染或组织坏死,或疾病向不良性进展,血沉一般会加快。妊娠期血沉增快可能与生理性贫血、纤维蛋白原量逐渐增高、胎盘剥离、产伤等有关。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活动性结核、浆细胞的恶性增殖致使血浆病理性球蛋白高达40~g/L或更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多,致使红细胞zeta电位降低,彼此易于沾边成缗钱状,此种聚集的红细胞团块与血液接触的总面积缩小,受到血浆的阻力减弱而使血沉加快。

27.通过粪便检查可确诊的疾病是

A.消化道梗阻

B.肝脏疾病

C.肠道寄生虫感染

D.结肠肿瘤

E.霍乱

C

28.决定出血时间长短的因素是

A.因子Ⅷ和Ⅻ减少

B.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

C.因子Ⅴ和Ⅱ减少

D.因子Ⅷ和Ⅻ减少

E.因子Ⅴ和Ⅶ减少

B

出血时间是指皮肤微血管经人工刺破后,血液流出到自行停止的时间。BT异常原因①血小板大量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为主要原因: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造成的血小板减少等。②毛细血管本身病变:如过敏性紫癜等。

29.补体的含义指的是

A.一组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清中有酶活性的球蛋白

B.存在于人和动物正常新鲜血清中

C.是由于肥大细胞所产生的物质

D.存在于人和动物正常新鲜血清中,未经激活而无生物活性的球蛋白

E.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

A

真题合集

基础知识(士/师)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2)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3)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4)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5)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6)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7)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8)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9)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10)

相关专业知识(士/师)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11)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12)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13)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14)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15)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16)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17)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18)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19)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20)

专业知识(士/师)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21)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22)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23)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24)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25)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26)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27)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28)

专业实践(士/师)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29)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30)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31)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32)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考前冲刺(34)

基础知识(士/师)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35)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36)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37)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38)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历年真题(39)

经典必考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经典必考(40)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经典必考(41)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经典必考(42)

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中级)经典必考(43)

小编在整理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差错,如若对答案有异议,欢迎批评指正!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症状及治疗过程
白癜风注意什么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wpi.com/jbbj/36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