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身材变矮helliphell

时间:2020/10/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看白癜风费用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13586.html
敢不敢测一测,你“骨质疏松”了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除了主要与绝经和老年有关的原发性骨质疏松外,还可能由多种疾病和药物引起.称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它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骨骼疾病。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中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6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

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

身高变矮骨质疏松引起脊椎的支撑能力下降而变弯变薄,于是个子就矮了。

疼痛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脊柱变形骨质疏松可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出现驼背,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骨折非外伤或轻微外伤发生的骨折为脆性骨折。如从站高或小于站高跌倒或因其他日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

  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或称脆性骨折),即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是椎体、髋部、前臂远端、肱骨近端和骨盆。其中最常见的是椎体骨折,髋部骨折是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总和,男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高于前列腺癌。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巨大,明显增加患者的病残率和死亡率。如发生髋部骨折后1年之内,20%患者会死于各种并发症,约50%患者致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而且,骨质疏松症及骨折的医疗和护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花费,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

值得强调的是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已经发生过脆性骨折的患者,给予适当的治疗和康复可有效降低再次骨折的风险。

怎样才能知道自己距离“骨质疏松”有多远呢。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1分钟骨质疏松危险因素测试题

编号

问题

回答

不可控因素

1

父母曾被诊断有骨质疏松或曾在轻摔后骨折?

是□否□

2

父母中一人有驼背?

是□否□

3

实际年龄超过0岁?

是□否□

是否成年后因为轻摔后发生骨折?

是□否□

5

是否经常摔倒(去年超过一次),或因为身体较虚弱而担心摔倒?

是□否□

6

0岁后的身高是否减少超过3cm以上?

是□否□

7

是否体质量过轻?(BMI值少于19kg/m2)

是□否□

8

是否曾服用类固醇激素(例如可的松,泼尼松)连续超过3个月?(可的松通常用于治疗哮喘、类风湿关节炎和某些炎性疾病)

是□否□

9

是否患有类风湿关节炎?

是□否□

10

是否被诊断出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或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型糖尿病、克罗恩病或乳糜泻等胃肠疾病或营养不良?

是□否□

11

女士回答:是否在5岁或以前就停经?

是□否□

12

女士回答:除了怀孕、绝经或子宫切除外,是否曾停经超过12个月?

是□否□

13

女士回答:是否在50岁前切除卵巢又没有服用雌/孕激素补充剂?

是□否□

1

男性回答:是否出现过阳萎、性欲减退或其他雄激素过低的相关症状?

是□否□

生活方式

15

是否经常大量饮酒(每天饮用超过两单位的乙醇,相当于啤酒1斤、葡萄酒3两或烈性酒1两)?

是□否□

(可控因素)

16

目前习惯吸烟,或曾经吸烟?

是□否□

17

每天运动量少于30min?(包括做家务、走路和跑步等)

是□否□

18

是否不能食用乳制品,又没有服用钙片?

是□否□

19

每天从事户外活动时间是否少于10min,又没有服用维生素D?

是□否□

结果判断

上述问题,只要其中有一题回答结果为“是”,即为阳性,提示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并建议进行骨密度检查或FRAX?风险评估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

风险级别

OSTA指数

>-1

-1~-

<-

OSTA指数=[体质量(kg)-年龄(岁)]×0.2

  举例来说,一个70岁的人,体重60公斤,那她的骨质疏松风险指数就是(60-70)×0.2=-2,说明他处于中风险阶段。

骨质疏松防治原则?

  通过戒除不良饮食习惯,增加钙摄入,参加适量运动,增加日照等方法,在年轻时增加骨量,提高骨峰值;中年时期延缓骨量丢失,抑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老年时预防发生第一次骨折,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等方式来治疗骨质疏松。

疼痛,身材变矮......发现这个“无声杀手”时为时已晚

骨质疏松症有什么危害?

01

骨质疏松症意味着曾经强健的骨骼变得非常脆弱,骨质疏松症越严重,就越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无声杀手”,是因为人们无法感觉到骨质的慢慢流失,早期无症状,到妇女绝经后及中老年人感到腰酸背痛、腰弯驼背、身高变矮时已经为时已晚,不像对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立即危及生命,也不像恶性肿瘤凶险可怕而受到重视。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性有以下几点:

①发病率高。

②经济负担大。

③骨质疏松症的表现主要为疼痛,身材变矮。严重骨痛可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饮食和睡眠等,常使患者生活无规律,牙齿过早脱落,茶饭不思,痛苦异常。

④骨折发生率高。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折,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如咳嗽可发生肋骨骨折。

⑤老年人骨折可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导致肺感染和压疮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死亡率可达10%~20%。

骨质疏松症骨折可以造成严重疼痛、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生活质量下降、工作能力丧失和残疾,甚至导致死亡率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驼背也会进一步影响生活质量,当驼背明显时,患者需要过度伸展其颈部,由此可以导致颈痛,肌肉疲劳;胸椎和腰椎骨折还会导致呼吸功能减低、腹部受压等影响呼吸功能和消化功能;严重驼背患者可能因体形改变而出现抑郁,导致运动量进一步减少、骨量丢失,出现恶性循环。

从病因来看,

骨质疏松症是怎样进行分类的?

02

根据病因主要分为三型: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发生生理性退行性改变而造成,即骨骼的“衰老”。②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很多,临床上以内分泌代谢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肾脏疾病、消化道疾病和药物所致者多见。③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8~1岁的青少年和成人,多伴有遗传型家族史,女性多于男性。妇女妊娠及哺乳期所发生的骨质疏松也可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

引发骨质疏松症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03

对于是否发生骨质疏松症,有两个起关键作用因素,一是峰值骨量的高低;二是骨量丢失的速率,即骨量丢失的快慢。

峰值骨量高则意味着“骨银行”储备量较大;骨量丢失速率较慢则意味着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骨量丢失相对会少。所以,影响峰值骨量形成或骨量丢失速率等因素均为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具体引发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有:遗传因素、衰老、生活方式、营养失调和某些疾病或服药某些药剂。这些危险因素或影响峰值骨量形成,或影响骨丢失速率,或两者共同影响。

为什么女性及老年人

更易患骨质疏松症?

0

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主要的原因包括女性钙质摄取量比男性少,但是钙流失量却大于男性。女性骨质密度在30~35岁之间达到高峰,然后逐渐开始减少。

5岁以后,由于体内雌激素分泌减少,因而加速骨质的流失;怀孕和分娩常要消耗大量钙质,尤其是多次怀孕或分娩的女性;停经后,骨质的流失则更快,骨质量便开始急剧减少。女性由于骨架小及骨量比男性少,加上运动量普遍较少,肌肉力量较弱,患骨质疏松症的机会就会较高。

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全身脏器功能下降,活动量减少,日照不足,进食量减少,营养相对不足,从饮食中吸收钙质的能力减弱。到老年期后,由于体内成骨细胞活性减弱,合成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因此更容易造成骨质疏松。尤其是更年期或绝经后的妇女,由于体内雌激素分泌减少,使体内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所以会加速骨质流失,导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发病隐匿,早期可无任何症状,骨质流失完全是在人们觉察不到的情况下,像沙漏中的沙子一样,静悄悄地发生着。

哪些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05

经常不规律睡眠,如长期加班熬夜、开夜车,长期饮用咖啡、碳酸饮料及吸烟、饮酒、高钠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会影响钙质吸收与体内雌激素水平,造成骨质疏松症。

据一份调查表明,每周饮酒超过27杯的男性和1杯的女性,发生严重骨质疏松症的比例比不饮酒者或只饮少量酒的人要高得多。

骨质疏松症从何时开始预防最佳?

06

人体的骨量变化有一个从增加、达到高峰,然后逐渐减少的过程。儿童和青少年期是骨量增加的时期,35岁以后骨量开始下降,女性绝经后,骨量下降的速度明显快于男性。

如果年轻时尽力提高自己的骨峰值,也就是增加自身体内骨的库存量,等到老年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会丢失到骨质疏松状态,因此患骨质疏松的可能性会减少。预防的关键在于获得较高的峰值骨量和减慢骨量丢失,所以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应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开始。

从儿童、青少年起,合理膳食营养,多吃含钙、磷高的食品,尤其牛奶、奶制品、豆类、鸡蛋、绿色蔬菜、海带、鱼等,多晒太阳,不吸烟、不饮酒,少喝浓咖啡、浓茶和碳酸饮料,少吃糖和盐,进食动物蛋白不宜太多。

如何通过饮食预防骨质疏松?

07

首先应保证膳食平衡,平衡的膳食是维持机体健康的基础,并有利于钙质的吸收、利用。

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使其达到推荐的膳食参考摄入水平,并使膳食中的钙、磷的比例维持在适宜的水平,理论上食物中的钙、磷比例保持在2∶1~1∶1时,食物中的钙吸收最充分。奶类及其制品是钙的良好来源,建议至少保证ml以上的牛奶。维生素D除了膳食来源外,机体还可自身合成。

此外,蔬菜水果中富含钾、镁、铜、锌、维生素C和维生素K等有利于骨骼健康的营养素,对骨质疏松也具有预防作用。对于绝经期妇女,每日还可吃些豆制品,大豆类食物不但含钙丰富,而且含有大豆异黄酮等有利于钙质吸收利用的活性物质,且不含胆固醇,可在控制脂肪摄入的同时获得充足的钙质。平时避免高脂饮食,因为食物中的脂肪可与钙结合而影响钙吸收。

进入中老年后,身体对钙的吸收少于排泄,合理补钙很重要“

一般认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补钙,妊娠期妇女需要补钙,老年人也需要补钙吗?其实,老年人的多种疾病与缺钙有关,老年人也需要补钙。

老年人为什么要补钙钙在人体中含量最丰富,它在神经及细胞的应激、神经冲动的传递、心脏跳动节律的维持、血液凝固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体在20岁以前,处于钙正平衡期,钙质的吸收大于排泄;到20岁后,处于钙平衡期;进入中老年便被钙的负平衡所代替,吸收少于排泄。因此人体也必然随岁月的推移,因缺钙而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并逐渐衰老。进入老年期,会出现腰背痛且发现身体逐渐变矮,俗称“老缩”,容易发生骨折等,这些都与缺钙有关。近年来发现,骨质疏松症、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也与缺钙有密切关系。因此老年补钙十分必要。老年人钙质的补充主要应注意饮食选择,多食用含钙、磷、维生素D较丰富的食物,如蛋黄、豆腐、鱼、肉、山芋、海带、牛奶及乳制品等,老年人注意补钙对保持身体健康有积极意义。当老年人发现有骨质疏松倾向时,应尽早使用药物治疗,其中该不该服用钙片由医生决定,然后再考虑使用什么样的钙剂。如果饮食中钙的吸收太低,就应先改善食谱,多吃含钙丰富的饮食,增加钙的摄入。特别要指出的是,牛奶富含钙质,但东方人一般缺少乳糖酶或对牛奶过敏(出现腹泻等症),可用乳酸、低乳糖牛奶、豆奶等代替。老年人如何正确补钙如确需补钙,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副作用小、吸收利用率高的钙制剂,并注意钙剂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如碳酸钙容易引起胀气;而磷酸钙不适合于肾功能不佳的病人;葡萄糖酸钙和乳酸钙因所含的活性钙少,利用率低。老年人补钙一次用量不宜超过毫克,需大量服用时,应分次服用,否则吸收效果不佳。每日最高量不宜超过毫克。在服用钙剂的时候,增加摄入维生素D和光照、适当运动,可促进钙的吸收。但不宜与含植物酸的食物合用,因为易形成钙复合物而减少钙的吸收。另外,面包、可乐、菠菜、麦片等也不宜与钙片同服。患有某些疾病的老人,也不宜补钙,如患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某些癌症、及结石病人应慎用钙剂。

来源人卫健康、医院

BPROAD项目患者招募BPROAD(中国2型糖尿病高血压达标研究)项目由中国工程院宁光院士主导,上海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研究所,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上海医院共同合作开展,旨在建立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管理规范,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病几率及死亡风险。现面向我县招募(第二批)符合以下要求的患者:1.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年龄大于等于70岁,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升高(腔隙性脑梗不在入组范围)2.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年龄大于50岁,eGFR30-60(医生根据患者性别、年龄、体重、血肌酐等计算)之间;满足条件1或2即有可能入组。入组成功即可享受五年内相关项目的免费检查,同时获得项目组免费提供的血糖仪一台+试纸张,以及专业医生一对一用药指导。符合要求有参加意向的病友医院门诊三楼MMC诊区(高血压糖尿病达标研究室)咨询入组。咨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wpi.com/jbbj/778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