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些年来,胆结石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我国成年人大概为10%,尤其在20~40岁的年龄段发病率高。胆结石病有一个特点是“重女轻男”,中年妇女发病率高达15%。有统计显示,妇女胆结石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4倍,长期口服避孕药者,患胆结石的比正常人高2倍。 胆结石是什么病?是怎样产生的? 胆汁是在胆道中流动的一种特殊的体液,由肝脏分泌产生。胆汁中极大部分是水(肝胆汁中水约占97%),在水中溶有许多种物质,其中包括能帮助脂肪消化和吸收的胆汁酸,以及与消化无关的肝排泄物胆红素,此外,胆汁中还含有磷脂、胆固醇、钠、钾、钙、磷酸盐和碳酸盐等,以及少量蛋白质等成分。 胆结石主要是由于胆汁成分异常,使胆固醇沉积析出,经聚合形成较大的结石。此外,胆系感染也是形成结石的重要因素。 不可忽视的诱发因素 高脂肪饮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必备品,许多人仍然认为多吃肉能补充营养,能让身体长得更棒。都市里的人们经常在外就餐,为了追求口味与色香,厨师们往往在做菜时加了大量的油,各种宴会中肉类食品越来越多,蔬菜则逐渐减少。 这种不均衡的饮食结构会使人体胆汁中的化学成分比例发生失调,致使胆汁中某种成分增多或减少,为胆石症的发生埋下隐患。 不吃早饭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上班族早上起来就直奔办公室,早饭只好和中饭一起吃了。其实胆囊中的胆汁在经过一夜的浓缩聚集后,在早晨是胆汁浓度最高的时候,此时若没有进食,则容易使胆汁中的某些化学成分浓度过高而析出,形成结石。 据媒体报道,贵州贵阳一名女子腹痛不止,就医时竟从体内取出2千多颗结石。医生称,剖开以后发现胆囊里有很多结石,里面胆汁都没有了,完全被小石头占据!后据医生推测该女子患胆结石的绝大部分原因是跟其平时不吃早餐、饮食不规律有关。 激素 本病在成年女性中常见,特别是经产妇和服用避孕药者,男女比例为1﹕3,这与雌激素在结石形成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有关。 年龄 随着年龄增长,肝脏分泌运输胆汁的功能下降,使胆汁容易沉积形成结石。老年人发生胆石症往往症状严重,病情危急,极易并发心脏疾病。 医案分析 齐女士,70岁,患有胆结石病史,年1月初诊,就诊时易怒,口苦,心慌,睡眠差,右侧肋部胀痛,胃胀伴呃逆,腹胀,饮食差。经我院脂餐胆囊彩超提示:胆囊内见多发结石,最大直径0.5cm,餐后胆总管数值0.85cm,胆囊收缩功能良好。 面色无华,舌质淡红,苔薄黄腻; 呼吸均匀,口气偏大; 长期居住于哈尔滨,职业教师退休,饮食没有特殊偏好,不吸烟饮酒,身体一直健康,三年前体检查出胆结石,没有经过系统治疗,三年内因生气,或者饮食蛋类或油腻食物,反复出现右侧肋部胀痛,胃胀伴呃逆等症状。近日发病胀痛症状明显,影响睡眠和饮食。 脉弦细 中医诊断:肝血不足。 处方: 方中玄机: 方中以蒺藜、郁金疏肝解郁利胆,白芍、当归养肝血,肝血足则胆汁充盈。方中茵陈,清利胆经湿热,姜黄、木香行气活血止痛,党参、白术、茯苓、泽泻、薏米、法半夏、陈皮健脾化湿助运为主。 方中黄芩、竹茹清热化痰,改善胆热痰火引起的失眠。 医嘱: 忌口蛋类,油炸食品,绿豆,海鲜,腥辣刺激性食物,冷凉性食物。 二诊: 右侧肋部胀痛明显改善,口苦失眠改善,胃胀偶有,呃逆无。 三诊: 上述症状改善,胃胀不明显,食物好转。 四诊: 上述症状无,饮食佳,复查彩超:胆囊壁毛燥,胆汁透声佳,胆囊内未见结石。 4.8日,患者齐女士姐妹俩来满心欢喜的到黑龙江圣方园中医门诊,将一面饱含感激之情的锦旗送到了我院王晨医生的手中,连声称赞医生医德高尚、医术精湛。 医者按语: 要预防胆结石问题,性别、年龄、家族史等风险因素较无法改变,但平时可保持良好生活方式。要预防胆固醇结石,饮食上应避免高油、高盐、高糖的饮食避免肥胖,肥胖者适度减肥、避免体重短时间内急速下降,胆固醇过高者则应积极妥善治疗。有些急性胆囊炎病人是大量摄取高油脂、高热量食物后发作,高风险人群务必注意饮食控制。 至于胆色素结石多起因于相关疾病,平时要多留意自身健康状态,例如是否经常胆管炎症、有溶血、贫血等血液疾病、或是肝硬化及肝功能异常等状况。若有相关疾病应积极治疗,有助于减少胆结石发生机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wpi.com/jbbj/992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