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并不常见,为什么说它可怕

时间:2021/8/1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浙江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342722.html

胆囊位于人体的右上腹部,附着在肝脏下方,具有储存胆汁的功能。当人进餐的时候,胆囊会排放胆汁进入肠道,参与脂肪等物质的消化。

胆囊看着不起眼,发起威来却令人害怕。

胆囊最严重的疾病就是胆囊癌了,它是一种不太常见的癌症,我们平时也很少听见,但其实它属于恶性程度最高的癌症之一,预后极差。

那么它为啥这么可怕,我们又应该怎么预防呢?

“无声的杀手”

胆囊癌是一位“无声的杀手”,早期确诊率很低,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5年生存率不到5%。胆囊癌的可怕之处主要在于:

1.胆囊癌发病症状不明显,患者通常难以察觉,等到出现腹痛、黄疸、消瘦等症状时,往往已经是晚期。

2.即使出现腹痛、腹胀的症状,患者可能误以为是胃炎,自行服胃药治疗,从而耽误了病情;

3.胆囊癌的治疗手段有效,目前唯一的根治方法是手术,而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方法都没有明显效果。然而只有少数患者符合手术的指征,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就已失去了手术的机会。

4.晚期胆囊癌五年生存率仅仅不到5%,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后的一年内去世。

高危因素有哪些?

防治胆囊癌,关键在于早期诊断,这就体现出定期体检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需要了解胆囊癌的高危因素,从而提前进行预防和监测。

01

性别因素

胆囊癌好发于女性,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的比例约为3:1,尤其是50岁以上的女性群体,必须加强预防意识,做好定期体检。

02

胆囊疾病

胆囊的良性疾病如果放任不治,也可能增加胆囊癌风险。主要包括:

胆结石: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胆囊疾病,也是胆囊癌的高风险因素,尤其是直径大于10mm的胆结石,癌变的风险较高,且临床发现大多数胆囊癌患者合并有胆结石。

胆囊息肉:腺瘤性胆囊息肉具有癌变风险,一般认为直径大于10mm的息肉,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否则也会有癌变风险。

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的长期刺激下,也可引发不典型增生,最终诱发癌变。

03

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患胆囊癌或其他恶性肿瘤的亲属,那么自身患胆囊癌的风险也会相对更高一点,这部分人群要提高警惕。

04

其他因素

吸烟、肥胖、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也和胆囊癌的发病具有一定联系,需要引起重视。

胆囊癌检查手段

01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最为简单便捷的检查手段。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有效发现大部分胆囊病变。超声内镜则是通过细针抽吸获得胆囊癌组织活检,完成详细的细胞学诊断,能够作为胆囊癌分期的可靠依据。

02

CT/MRI检查

如果超声检查发现异常,须采用CT/MRI检查进一步明确病情。

通过CT扫描,可以清晰地看到肝门淋巴结的情况,发现是否出现肝脏转移、血管侵犯或者远处转移,以此判断患者能否进行根治性手术。

磁共振胆胰管造影和三维磁共振血管造影则能清晰地展示胆管以及血管侵犯的情况,具有极高的精确度。

03

PET/CT检查

PET/CT是一种无创检查手段,不仅可以显示肿瘤组织的大小、形态、位置,还能够提供肿瘤的代谢、血流等信息。除了帮助完成早期诊断,还可在术后检测是否存在残留病灶、是否出现复发病灶、有无肝门、胃左、主动脉旁淋巴结的隐匿转移等,可以作为常规检查方法的补充手段。

04

肿瘤标记物检查

目前与胆囊癌相关的肿瘤标记物主要是癌胚抗原(CEA)、CA19-9,如果这两项指标出现异常升高,那么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不过肿瘤标记物体现出的特异性较差,不能准确地诊断胆囊癌。

0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患者通过腹腔镜切除胆囊时,有时会发现“意外胆囊癌”,这时病情往往属于早期,所以手术治疗可以获得不错的效果。如果在术后检查病理标本时发现“隐匿性胆囊癌”,可能需要再次手术,彻底清除病灶。

快路云健康

扫码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wpi.com/jbby/1064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