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病因还有四个小知识点,今天我们继续梳理,中医的博大精深让我们深迷其中,万物溯源接下来一起走进病因的小知识点。 劳逸失度 (一)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古称劳伤、劳倦。1.劳力过度指体力劳动负担过重,时间过长,得不到应有的休息以恢复体力,耗气伤血,积劳成疾。表现为少气乏力、神疲消瘦、自汗等症。2.劳神过度指思虑太过,劳伤心脾而言。思虑劳神过度,则耗伤心血,损伤脾气,可出现心神失养的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及脾不健运的纳呆、腹胀、便溏等症。3.房劳过度指性生活不节,房事过度频繁而言。若房事不节,过度频繁,则耗伤肾精,可见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精神萎靡、性机能减退,或遗精、早泄,甚或阳痿等症。(二)过度安逸 1.安逸少动,气机不畅。久卧伤气。 2.阳气不振,正气虚弱。 3.长期用脑过少,神气衰弱。 痰饮 (一)痰饮的概念 痰和饮都是水液代谢的局部或全身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浓度较大、黏稠的叫痰,浓度较小、清稀的叫饮。 痰饮有无形与有形之分。有形的,指视之可见、触之可及或听之有声的痰或饮而言;无形之痰饮,是指有痰饮的病理表现,如头目眩晕、恶心呕吐、气短、心悸或癫狂、昏不识人等,却看不到有排出来的或其他实质性的痰和饮,需按治痰饮的方方法治疗。 (二)痰饮的致病特点 1.痰饮的病机特点 ①阻滞气机运行。 ②影响水液代谢的进行。 ③易于蒙蔽心神。 ④致病广泛,变幻多端。痰随气升降流行,内而胜腑,外至筋骨皮肉,无处不到;饮多留于肠胃、胸胁、胸膈及肌肤,相对局限。 ⑤病程长。故有“百病多由痰作祟”和“怪病多痰”之说。 2.痰饮的病证特点 (1)痰证:痰滞在肺,见喘咳咯痰;痰阻于心,心主血脉不利,胸闷心悸:痰迷心窍,神昏,痴呆;痰火扰心,发为癫狂;痰停于胃,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胃脘痞满:痰留经络筋骨,见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或成阴疽流注等;痰浊上犯于头,眩晕,昏瞀;若痰与气凝结咽喉,见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的梅核气证。 (2)饮证:饮留胸胁,则胸胁胀满,咳唾引痛,为悬饮;饮在胸膈,则胸闷咳喘,不能平卧,其形如肿,为支饮;饮留肠间,肠鸣沥沥有声,为痰饮;饮溢肌肤,则肌肤水肿,无汗,身体痛重,为溢饮。 瘀血 (一)瘀血的概念 凡是因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脏腑及其他部位,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于体内,均称为瘀血。瘀血是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二)瘀血的形成 一是由于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瘀滞。二是由于内外伤,或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等原因,引起血离经脉,积存于体内而形成瘀血。(三)瘀血的致病特点 1.瘀血病证的共同特点 (1)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 (2)肿块:外伤肌肤局部,可见青紫肿胀;积于体内,久聚不散,形成癥积,按之有痞块,固定不移。 (3)出血:其血色多呈紫暗色,并伴有血块。常伴见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唇甲青紫,舌色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沉弦或结代。2.瘀血病证瘀阻于心,见心悸、胸闷心痛、口唇指甲青紫;瘀阻于肺,见胸痛、咳血;瘀阻胃肠,见呕血、大便色黑如漆;瘀阻于肝,见胁痛痞块;瘀血攻心,可致发狂;瘀阻胞宫,见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经色紫黯成块或见崩漏;瘀阻于肢体末端,可形成脱骨疽;瘀阻肢体肌肤局部,可见局部肿痛青紫等。 结石 (一)结石的概念结石,是指体内某些部位形成并停滞为病的砂石样病理产物。在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结石,又可成为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常见的结石有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胃结石等。(二)结石的发病特点 1.多发于肝、肾、胆、胃、膀胱等脏腑 2.病程较长,病情轻重不一 3.阻滞气机,损伤脉络 关于病因的大章节今天就结束了,这几天我们一起了解了关于六淫、疠气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过度、痰饮、瘀血、结石的病因,所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长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