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专著《黄帝内经》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医学相关的理论、诊断法、治疗方法等,均可在此书中找到根源。主导中医几千年,医院校都是教和学古典中医理论,千年不变,功力深厚,定力无边。 中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独特之处,在于“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主要特点有: 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最基本的物质(命名为“气”)以及其运动(包括两种不同趋势的基本运动--阴和阳)构成,“人以天地之气生,以四时之法成---《黄帝内经》”。阴阳二气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并时刻都在运动与变化之中。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两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一旦这种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即呈现为病理状态。而在治疗疾病,纠正阴阳失衡时并非采取孤立静止的看问题方法,多从动态的角度出发,即强调“恒动观”。 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人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疾病的发生等都与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如季节气候、地区方域、昼夜晨昏等)息息相关,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及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其体质特征和发病规律亦有所区别。因此在诊断、治疗同一种疾病时,多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并非千篇一律。 认为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因而从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现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多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待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特别强调“整体观”。 一、精炁(气)学说 炁(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有“升降出入”四种形式。由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如动物的“生长壮老已”,植物的“生长化收藏”。 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使之得以交感相应。如:“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 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 二、阴阳学说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最初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光为阳,背日光为阴。 阴为“体”,阳为“用”;阴为有形之“体”,阳为无形之“用”。 阴阳的交互作用包括:阴阳交感、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三、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成就,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但是这并不代表五种物质,而是物质的五种属性。 五行于中医则体现了具备这五种属性的人体五大系统的相互关系。木火土金水这五个符号分别代表肝心脾肺肾所统领的五大系统。中医不是研究微观的病毒细菌如何作用于人体的理论,而是研究人体整体的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中药、按摩、针灸,甚至心理作用去调节各个系统之间的平衡,以此保持身体健康。 五行的交互作用包括:相生、相克、制化、胜复、相侮、相乘、母子相及。 四、藏象学说 藏:指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奇恒之府,通称为脏腑。象:一指“形象”,即脏腑的解剖形态;二指“征象”,即脏腑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三指“应象”,即脏腑相应于四时阴阳之象。 透过外在“象”的变化,以测知内在“藏”的生理病理状态,称为“从象测藏”。即“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 “脏腑”不单是解剖型态的概念,而是包括解剖、生理、病理在内的综合概念。 五脏:指肝、心、脾、肺、肾,一般笼统功能为“化生和储藏精气”。 六腑: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一般笼统功能为“腐熟水榖、分清泌浊、传化糟粕”。 奇恒之府: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五、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的生成源自先天与后天。禀受于父母的精气,称为“先天之气”。肺吸入自然的清气,与脾胃运化水榖产生的水榖之气,合称为“后天之气”。 气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营养等作用。 人体的气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称为“气机不调”。其表现形式有气滞、气郁、气逆、气陷、气脱、气闭等。 六、经络学说 参见:针灸学及腧穴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别络、浮络、孙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 经络在中医学的重要性正如《扁鹊心书》所说:“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盖经络不明,无以识病证之根源,究阴阳之传变。” 七、病因学说 《黄帝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把病因分为三类:“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宋代陈无择提出“三因学说”:外所因、内所因、不内外因。 近代则将病因分为五类: 外感病因: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疠气。 内伤病因:包括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失宜、劳逸失度。 继发病因:包括痰饮、瘀血、结石。 其他病因:包括外伤、寄生虫、胎传、诸毒、医过。 1.发病 邪气与正气交战,决定发病及疾病的发展变化。又称为“正邪分争”。 “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正气”指人体的自我修复调节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抗病能力等。 “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依据,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体质、情志、地域、气候等,与发病有密切关系。 2.病机 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与传变的机理,又称“病理”。 基本病机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津液代谢失常 内生五邪,包括:风气内动、寒从中生、湿浊内生、津伤化燥、火热内生 病位传变,包括:表里出入、六经传变、三焦传变、卫气营血传变、脏腑传变等 病性转化,包括:寒热转化、虚实转化等 全国95届《实用医疗新技术》 免学费公益学习班 一、讲授内容: 1、前列腺病灌注及介入新技术:讲授前列腺腔体给药及灌注新技术。主治:前列腺增生、急慢性前列腺炎、阳痿等。技术简单实用,易学易懂,疗效确切。 2、乳腺病专科:传授乳腺增生特效治疗方法,内外兼治技术,毫无保留公开药物配方,无需仪器辅助治疗,纯绿色疗法,操作简单,见效快,不易复发,疗效十分理想! 3、妇科病治疗前沿技术:现场名师讲授中西医结合、绿色生物技术治疗各种妇科病。特效治疗:盆腔炎、附件炎、各种阴道炎、宫颈糜烂、痛经、性冷淡等妇科顽疾。技术特点:绿色疗法、无副作用、安全高效、无痛无创、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4、臭氧(蓝氧)临床应用:讲授医用臭氧大自血疗法、臭氧盐水疗法、臭氧套袋技术、臭氧外用技术、臭氧冲洗技术。主治:三高症、中风后遗症、脑梗心梗(稳定期)、心肌缺血、疲劳综合征、各种顽癣、真菌病毒感染、皮肤化脓性疾病、尖锐湿疣、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美白、顽固性脚气、烧伤、糖尿病坏疽、褥疮、阴道炎、慢性盆腔炎、宫颈糜烂、内外痔、小儿肠炎、感冒发烧。特别对各种鼻炎、青春痘、口腔溃疡等有独特的疗效。 5、皮肤病外治美容技术:快速祛除各种皮肤赘生物、黑白肉痣、老年斑、雀斑、咖啡斑、红血丝、睑黄疣、扁平疣、汗管瘤、血管瘤等。同时讲授常见及疑难性皮肤病特效外治方法,特殊药物配制及临床应用。技术特点:简单易学、速学速用、速用速灵、疗效神奇。前沿美容美肤技术,修复一切皮肤问题,创造行业至高财富! 6、中医火针、美容针疗法:主要讲授火针美容针在颈椎病、腰腿痛、肩周炎、骨关节病、风湿骨痛、下肢静脉曲张、带状疱疹、皮肤病、过敏性鼻炎、黄褐斑、酒糟鼻、狐臭、痛经、盆腔炎、急性乳腺炎等50余种疾病治疗方法。现场病例操作,毫不保留教会每个学员,直至能够独立操作。技术特点:无风险,不需手术,痛苦小,随治随走。 7、多功能液针刀疗法:讲授液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疼等软组织损伤。 二、上课地址和上课时间: 上课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最专业武汉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