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发病的表现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41222/4541952.html 真的要感谢3年前那场“好心”的流感。一位29岁的姑娘,长得很好看,流感却没躲过去。 嗯,流感病毒不看颜值!她咳嗽、咳少量黄痰,一个月了也不见好,吃了不少药,难道不止是流感? 挂了呼吸科,医生听诊肺部没啥问题,要不做个CT瞅瞅?姑娘说:“好!我听你的!” CT扫描结果叫人紧张: 在她的两边肺叶各长了一个磨玻璃结节,左边的11毫米,右边的3毫米,边界清晰,左边较大的结节里面可见血管穿行。 这该怎么办? 《豪大夫讲肺结节》系列里,我们提到过,年轻人超过1厘米,老年人超过1.5厘米的肺结节,要重视! 但这位女士的肺结节以磨玻璃密度为主,这类病灶即使是肺癌生长也很慢很慢,先随访观察一下。 3个月后复查(未做治疗): 薄层CT:结节无增大,但内部血管影有增粗 两个结节都没有增大,但左肺这个结节里面的血管,有一点增粗,不够友好啊! 既然敌人蠢蠢欲动,我们就需要斩草除根,胸腔镜切掉它! 右肺的3毫米小结节瞧着很规矩很老实,可以暂不处理。 左肺手术后病理是微浸润腺癌,不需要化疗。 三年后复查: 32岁的女士精神奕奕,感谢3年前的那场“好心”的感冒!而右肺的小结节,3年来没有任何变化,每年体检一次就好! 关于这个病例,我想说两点: 第一:这位女士不仅要感谢3年前那场“好心”的流感,更应该感谢自己、感谢医生!毕竟这位女士最初的症状只是感冒,但当医生提出要对她进一步做CT检查时,她选择了信任医生!这一点太重要了!如果当时她怀疑医生的动机,提出“凭什么小感冒还要做这样的检查,是不是医生骗钱”这样的质疑,大家想想3年后会是一个什么后果?不寒而栗啊。很庆幸,她选择了相信医生,所以要感谢她自己,感谢医生! 我这么说,并不是无中生有!现实中不信医生而酿成悲剧的病例太多了。医院,曾有一位脑梗的大妈在急诊救治,因为怎么也联系不上家属,从检查治疗到吃喝拉撒始终欠费。这位大妈经过治疗后,病情好转,家属最后也找到了,一句谢谢不说,竟拒绝缴纳治疗费用,强词夺理地说:我又没看见你们救我妈了,你说你们救了,鬼才相信!这年头,没钱你们会给她治病?家属的一句话把我们噎得半死,把大家数日来的辛苦全否定了。从那以后,大家心里很长时间都不舒服。 一个多月后,我刚接完班,救护车呼啸而至。一个三十多岁男子被众人抬着边冲边喊着:快!快!这名男子胸憋、胸痛半,初步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我们马上进行了相应药物治疗后,他的症状得到缓解。这时,护士凑到我跟前,小声说:“他就是上次那个脑梗大妈的儿子。”护士还说:“他上次这么无赖,我们还救他干什么?” 说实话其实我的心里也是挺憋屈的。但一想,他现在只是一个病人,一个需要我们去救治的重病人。于是我接过护士的话:行了,别说了,好好干活。就在这时,那个男人突然大喊了起来:闪开!把针给我拔了,我要回家! 我快速冲进抢救室:你这是急性心脏病,正用着药呢,哪也不能去,不然后果可能很严重! 男子:废话!你们不就是想骗钱吗!我的身体我自己知道,别那么多废话,给我拔了! 他的话让我的心凉了半截。最终,我还是说服不了他,只好叮嘱他:你再有不医院。很不幸,第二天上午九点,救护车再一次把他送了回来。急救大夫和司机边跑边喊:急性心梗,心源性猝死!很遗憾,尽管在接下来的抢救中,病人终于有了脉搏,出现了自主心跳,但由于大脑缺氧时间过长,还是再也没有醒来。在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声中,他年仅三十多岁的生命永远划上了句号。 我之所以要写这些,就是想告诉所有人:请一定要相信医生! 第二:科普一下关于磨玻璃结节的知识点。 医院数据显示:小于10-15mm的纯磨玻璃影,多为浸润前病变;大于10-15mm的纯磨玻璃影,提示为微浸润腺癌或浸润性腺癌; 另外有研究统计:微浸润腺癌42%为混合性磨玻璃影,54%为纯磨玻璃影。 参照上面的知识点我们举两个病例方便理解: 病例1,女性,60岁 本病例来源:医院黄勇教授 这是一例原位腺癌,CT图像上显示为直径1厘米的磨玻璃结节,而手术切下来的标本直径为0.8厘米,考虑为标本失血发生了皱缩。 病例2,男性,74岁 这个磨玻璃结节1.8厘米,高分辨率薄层CT上可以观察到,内部血管影增粗、稍扭曲,病理是浸润性腺癌,高分化。 有细心的读者可能会问,上面那位女士,右肺的3毫米磨玻璃结节,随访观察会不会有风险啊? 我们看日本一组随访数据:磨玻璃结节随访4年,仅6.6%增大;混合磨玻璃随访4年,其中20%增大。当结节增大,危险等级提升,再处理也不迟!事实上很多此类结节可以数十年不变化。 给胸部医学几十年的发展时间,以后也许就有更好的处置方法了,而不必切除肺叶影响肺功能! 通过这个病例我们还会有一个小发现:并不是越年轻的病人长了癌症就越危险、越凶猛! 能够早期发现的癌症,敌弱我强,都比较容易战胜! 对肺癌而言,影像科医生喜欢磨玻璃密度。对于怀疑肺癌的病人,影像科医生喜欢先从CT片上寻找磨玻璃密度影,这不但能帮助诊断,往往还有一个温柔的提示:磨玻璃成分比例,影响肺腺癌患者治疗决策和预后。 最近的一篇报道,日本的Tsai-WangHuang教授等开展了一项研究,对位肺癌病人进行了平均87个月的跟踪观察,研究表明,磨玻璃影比率≥0.75可以预测肺腺癌术后患者预后较好。并且无论肿瘤大小如何,亚肺叶叶切除和淋巴结取样均显示出良好的结果。 为什么肿瘤的磨玻璃影这么可爱? 肺腺癌从病理层面分析,有5种生长方式: 1.附壁生长(高分化); 2.腺泡生长(中分化); 3.乳头生长(中分化); 4.实性生长(低分化); 5.微乳头生长(低分化)。 相对来说,分化越高恶性程度越低。而高分化的附壁生长方式,在CT图像上就是呈现磨玻璃密度。 左图为高分化肺腺癌,右图为正常肺泡 上图,左边为磨玻璃结节,因为肿瘤细胞沿着肺泡壁生长增厚,气体含量减少,密度增高所致。 下图,看中分化的腺泡型和乳头型,很丑! 最后,是低分化的实性和微乳头型,最丑! 关键点:中低分化癌细胞的密集程度,要比附壁生长方式大得多,细胞质和细胞质连在一起。(本文作者为影像科豪大夫,授权三甲传真原创发布,发布时三甲传真对文章内容略有添加)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人看到 最后,我还想提醒大家,健康人生拒绝悲剧,请长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