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多瓦大学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年制成首款望远镜,对天文学发展产生了里程碑式的影响。 自明末开始,以利玛窦(MatteoRicci)年来华为标志,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开始大规模传入中国,这个历史过程被称作第一次“西学东渐”,这也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大事件,当时在欧洲尚属新奇之物的望远镜与西方科学知识一起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 在西学传入的浪潮中,最早向中国提及望远镜的人是耶稣会士阳玛诺(EmmanuelDiaz)。阳玛诺在年左右来华,虽然在他来华之后伽利略式望远镜才被发明出来,但是望远镜被发明之后,他在东方同样得到了相关消息,可见望远镜产生影响之巨大、传播之迅速。 在年出版的《天问略》中,阳玛诺提到“近时西洋精于历法一名士,务测日月星辰奥理,而哀其目力尫羸,则造创一巧器以助之。持此器观六十里远一尺大之物,明视之无异于在目前也。”他把望远镜称为“巧器”,虽然没有提到伽利略的名字,但是伽利略关于金星相位变化以及木星的卫星等天文发现都在书中被列举出来。 此时望远镜还没有传入中国,所以他说“待此器至中国之日,而后详言其妙用也”。一般认为,第一位把望远镜带入中国的人是邓玉函(JohannesSchreck)。邓玉函是一位博学的全才,尤其擅长天文学和数学。 在年伽利略加入灵采科学院不久,邓玉函也加入了科学院,成为第七名成员,但二人其实早在帕多瓦大学相识,他们还曾一起在罗马的一座教堂用望远镜观测天空。邓玉函后来又加入了耶稣会,并且决定加入前往中国的传教队伍,因为耶稣会非常需要愿意到中国且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成员。 灵采科学院会徽。会徽上是一只猞猁,传说这种动物很敏锐,可以在黑暗中洞悉景物。该学院也被称为山猫学会或猞猁学会,成立于年,是全世界第一个科学团体。 传教队伍于年4月16日从欧洲启程,在驶向中国的船上还有他们征集的七千部科学著作与不少科学仪器,其中就有一架米兰的红衣主教赠送给邓玉函的伽利略式望远镜。 天文历法在古代中国社会中一直都有特殊的政治意义,早期耶稣会士们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自利玛窦以来,耶稣会士们的入华策略就是凭借他们掌握的西方科学知识,尤其是数学和天文学,与中国的上层搭上关系。 作为队伍中科学素养最高的人,邓玉函非常迫切地想要掌握最前沿的天文学知识,他非常推崇伽利略新观测发现和他关于日、月食的计算,他还希望考察伽利略的结果与第谷的计算的准确性。邓玉函多次给伽利略本人以及其他人写信,希望获得伽利略的帮助,但是由于当时伽利略和教廷的关系恶化,他们的友谊也受到了影响,伽利略本人并没有回应,但显然邓玉函可以看到伽利略公开发表的著作。 后来,邓玉函还给欧洲的友人写信,希望他们能寄来开普勒和伽利略的著作。他还转而给开普勒写信,开普勒接到信后回了信,但很可惜他们俩很快就双双去世了。中国第一部专门介绍望远镜的专著是《远镜说》,汤若望(JohannAdamSchallvonBell)在中国人李祖白的协助下于年出版了这本书。汤若望和邓玉函是同船来中国的伙伴,在旅途中他很勤奋地进行天象观测。 《远镜说》中的远镜图。明末士人最早描述望远镜的文字,应是在《帝京景物略》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在传教士的居所亲眼所见的望远镜:“远镜,状如尺许竹笋。抽而出,出五尺许,节节玻璃,眼光过此,则视小大、视远近。” 年10月到达印度后,他们停留了几个月的时间,这期间汤若望专门进行观测彗星的工作,相信这么长的时间里,足够汤若望了解到足够的望远镜知识以及如何用之来观测天象。 《远镜说》这本书仅有五千余字,书中配有多幅插图。书中主要介绍了: 1、望远镜观测天空的新发现和其他用途,这也是汤若望着墨最多的部分。他把伽利略利用望远镜的新发现全部介绍给中国人,还介绍了望远镜在航海和军事上的用途; 2、望远镜所用到的光学原理,包括折射和反射的原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原理和用途,以及透镜组合的使用; 两组图中左侧为《远镜说》中的积尸气和觜宿的图,右侧为《星际信使》插图。/石云里论文() 3、望远镜制作方法和具体使用方法,包括镜片的制造、镜筒的制造和调节之法以及支架等具体细节。根据学者石云里的研究,汤若望编纂《远镜说》时参考了伽利略的《星际信使》、沙依纳(ChristopherScheiner)的《对天文学争论与传言的数学探究》和《天体的折射会或者对日食现象展示》三部书,但是他仅是从中获取自己需要的素材,而不是直接翻译或仿写。例如书中的“土星之图”,就是来自他在年底至年4月滞留澳门期间,使用望远镜实际观测土星的记录。 《远镜说》中的“土星之图” 汤若望在《远镜说》中并未提及望远镜的发明者伽利略的名字,直到年在《历法西传》中他才提到:“第谷没后,望远镜出,天象徹妙尽著。于是有加利勒阿,于三十年前创有新图,发千古星学所未发,著书一部。自后明贤继起,著作转多。乃知木星旁有小星四,其行甚疾,土星旁亦有小星二,金星有上下弦等象,皆前此所未闻。”其中,“加利勒阿”即是伽利略,汤若望称赞使用望远镜之后“发千古星学所未发”。此时伽利略已垂垂暮年,且因为支持哥白尼日心说而被判为异端,遭终身监禁,但是他创制的望远镜和他的天文发现却在东方逐渐传播开来。 ——节选自《中国国家天文》10月号 “远镜来华 望远镜传入中国的前前后后” 作者简介/ 杨帆,北京天文馆古观象台助理研究员。 ——欲知更多天文内容,尽在《中国国家天文》10月刊——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