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全球将近三分之一的死亡案例与肥胖、缺乏锻炼和吸烟相关。个别案例中,一些生来肥胖的人比常人早死5~8年。全球每年有多万人死于与肥胖有关的Ⅱ型糖尿病。这种病症通常导致心脏病和肾功能衰竭,目前患病人数已经达到1.54亿,超过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未来25年内,这一数字还可能翻一番。肥胖可能加重心脏病隐患。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总共有万人死于心脏病和其他循环系统疾病,占总死亡人数三分之一。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心脏病致死案例在达到工龄的成年人群中更为普遍。” 01 — 肥胖者易患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伴随肥胖所致的代谢、内分泌异常,常可引起多种疾病。糖代谢异常可引起糖尿病,脂肪代谢异常可引起高脂血症,核酸代谢异常可引起高尿酸血症等。肥胖女性因卵巢机能障碍可引起月经不调。 02 — 肥胖影响肺功能 肺功能的作用是向全身供应氧及排出二氧化碳。肥胖者因体重增加需要更多的氧气,但肺不能随之而增加功能,同时肥胖者腹部脂肪堆积又限制了肺的呼吸运动,故可造成缺氧和呼吸困难,最终导致心肺功能衰竭。 03 — 肥胖易引起肝胆病变 由于肥胖者的高胰岛素血症使其内因性甘油三酯合成亢进,就会造成在肝脏中合成的甘油三酯蓄积从而形成脂肪肝。肥胖者与正常人相比,胆汁酸中的胆固醇含量增多,超过了胆汁中的溶解度,因此肥胖者容易并发高比例的胆固醇结石,有报道患胆石症的女性50%~80%是肥胖者。在外科手术时,约30%的高度肥胖者合并有胆结石。胆石症在以下情况下发病的较多40岁以上肥胖妇女,肥胖症者与正常体重的妇女相比,其胆结石的发病率约高六倍。 04 — 肥胖可引起关节病变 体重的增加可使许多关节如脊椎、肩、肘、髋、足关节等磨损或撕裂而致疼痛。 05 — 肥胖者易并发疝气 肥胖者可并发许多疝病,其中以胃上部易位至胸腔中的食道裂孔疝最为常见。 06 — 肥胖者易患高血压病 肥胖者容易患高血压病,其发病机理是: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大量增加,使血液循环量相应增加,从而使小动脉的外因阻力增加,这使得心脏必须加强做功,增加心搏出量,以保证外周组织的血液供应。由此而致的小动脉硬化,促使高血压发生,加上肥胖病病人体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水钠潴留,进一步增加了循环血量,加重高血压。血压若长期持续在较高状态,会损伤心血管、脑血管、肾脏血管等,最终导致心肌梗塞、脑中风、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医学研究指出,体重超重的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大约是体重正常成年人的4倍。 07 — 肥胖易导致肺血管阻塞 医学研究表明,肥胖和致命的突发性肺部动脉血管阻塞有密切的关系。这种阻塞肺部动脉血管的血栓常常是随血流从大腿部向肺部转移的。研究人员通过对20医院医疗记录的调查分析发现,肥胖的病人发生突发性肺部动脉血管阻塞而导致死亡的几率比一般人高25倍。这种风险在40岁以下的人群中的发生率更高。突发性肺部动脉血管阻塞是紧随心肌梗塞和中风之后的第三大致命的心血管疾病。 08 — 肥胖可损害心血管系统 健康的动脉管壁光滑而富有弹性,可以保证血液在其中畅通流动。然而,当动脉复生粥样硬化改变时,血液中的一些成分就容易在动脉内壁形成斑块,降低管壁弹性,使血管通路变窄,血流受阻,甚至被切断。超重或肥胖的人比体重正常的人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因为肥胖降低了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胰腺只好拼命地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满足身体的需要。胰腺超负荷运转导致血液中胰岛素快速增加,损伤动脉内壁,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血管不通畅就好比汽车的油路不通,会直接影响整体功能。它所造成危害的大小,取决于堵塞的部位。在心脏周围有一条叫做冠状动脉的血管,它担负着为心肌输送养料的重要任务。如果冠状动脉出现动脉硬化斑块,妨碍血流通过,会使其负责供给营养的那部分心肌缺血,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冠心病"。若血管被完全堵塞,血液循环中断,心肌就会因缺血而坏死,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肌梗塞",其危险程度可威胁生命。 09 — 肥胖可引发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已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其危害无年龄、性别、地域之分。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80%来自于低等和中等收入国家。在一项包括中国在内的27个国家的调查结果显示,10个医生中有6个认识到腹部肥胖是导致心脏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只有少部分人认识到腰围的超标会增加他们心脏病的风险,5个人中只有1人称他们的医生给他们测量过腰围。这项由世界心脏联盟支持的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在中国存在对腹部肥胖和心脏病关联之间的认识,但是在医生(38%)和患者(23%)中并没有对此采取措施。只有少部分患者认识到腰围尺寸的增加也会使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增加,平均只有19%有危险因素的患者被医生测量过腰围。 10 — 肥胖会使大脑受损 瑞典医学人员经研究指出,肥胖会对大脑造成不良影响。成年期肥胖的女性更有可能导致脑部组织损失,这种被称为脑部萎缩的现象会造成脑部功能受损和痴呆。这项研究对名女性进行了为期24年的跟踪调查,并做了四次复检。在最后一次检查时,这些女性的年龄为70~84岁,她们都接受了计算机断层X光摄影,测量是否有脑部萎缩。研究人员比较CT的结果和这些女性的BMI值,结果发现,超重或肥胖会增加脑部受损的危险,受损的区域称为颞叶,在大脑中负责语言、记忆、听觉。该项研究显示,有脑部萎缩的女性与正常女性相比,BMI值平均高出1.1~1.5kg/m2;总体来说,女性的BMI在这24年的研究期间都有增加,但那些有脑部组织受损迹象的人增加得较多。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如果这些女性的BMI值增加,其脑部萎缩的危险也跟着增加13%~16%;BMI值高的女性会有痴呆的危险,其他的研究也有类似的发现。 11 — 脑卒中与肥胖密切相关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塞和脑栓塞等。目前,脑卒中已成为位列癌症、心脏病之后的导致死亡的第三大"杀手"。年,我国死于脑卒中的人数达万,居世界首位。脑卒中不仅死亡率高,致残率也相当高。我国发生脑卒中的患者约有三分之一死亡,三分之一永久致残。研究发现,脑卒中与肥胖密切相关,这是因为肥胖容易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大大增加了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持续高血糖状态损伤血管内壁,血脂异常使血液的黏稠度增加,硬化的动脉失去弹性而容易破裂,再加上高血压的诱发,脑血管被阻塞或破裂出血也就在所难免了。 12 — 过度肥胖影响智力 瑞典科学家研究发现,过度肥胖会影响智力。大脑颞叶皮质具有学习和思维功能,而肥胖则会导致大脑这一区域功能受损,影响人的记忆能力和语言能力。研究人员认为,肥胖通过影响颞叶皮质生理机能进而影响智力水平,主要原因之一是肥胖影响脑血流,脑血流的降低将会直接损伤大脑生理机能,使大脑皮质出现稀疏区,使人的心智活动和行为受到干扰,如果是颞叶皮质出现稀疏区,则会使人记忆力下降,语言理解能力迟钝,思维不清晰。另一个原因是,肥胖可能影响体内荷尔蒙的活动,而荷尔蒙活动与大脑内神经生化物质的活动息息相关,一旦神经生化物质因受荷尔蒙影响而出现异常,也会导致思维、记忆、情绪活动的异常。 13 — 肥胖导致血脂异常 血脂是指血液当中所含的脂类成分。血脂异常,就是指血液中的脂类成分发生了异常变化。临床比较常用的衡量血脂的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脂类物质的产生与消耗处在一种动态平衡状态,血脂含量能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如果这些指标当中的一项或多项不能维持正常水平,就发生了血脂异常情况。肥胖者体内脂肪过多,处理脂肪的能力不足,使得机体组织对游离脂肪酸的动员和利用减少,导致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异常。大量的流行病学数据表明,人体的肥胖程度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水平成正比,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成反比。 14 — 肥胖者易患糖尿病 糖尿病的主要特征是血糖浓度升高,造成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不能正常工作,使得血液中的糖不能被身体用来供给能量而积聚在血液当中。长期高血糖会严重干扰体内营养物质代谢,并由此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这些并发症不仅损害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害患者的生命。医学研究证明,胖人比瘦人体内的脂肪细胞个头大、数量多,还特别爱贮存在腹部。脂肪组织是一个代谢十分活跃的内分泌器官,能分泌很多种影响代谢的活性物质。体内脂肪太多,特别是内脏脂肪太多会引起内分泌功能失调,妨碍人体胰岛素的产生和使用,使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是体内惟一一种能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也就意味着它降低血糖的作用变弱,不能将高血糖调整到正常状态。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体重每增加1千克患病的危险至少增加5%,约50%的肥胖者将来会罹患糖尿病,肥胖者发生Ⅱ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3倍,8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超重,肥胖可以使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期望寿命缩短多达8年。 15 — 肥胖可引起骨关节病 骨关节病是因骨骼退化而引起的一种非炎症性关节病变。引起骨关节病的原因很多,肥胖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知道,身体是靠骨骼来支撑的,这就意味着,体重越重,骨骼的负担就越重。因此,肥胖者庞大的身躯无疑加重了骨骼的负担。过度肥胖可使腿部变得很粗,挪动身体时不得不改变原有的正常行走姿势,久之便会出现膝关节变形、退化现象。肥胖还使自身的循环功能减退,代谢紊乱,造成关节内部结构变化,影响骨关节的正常功能。肥胖促使骨关病发生,骨关节疼痛和变形又限制了患者的活动,二者互为因果,形成了恶性循环。 16 — 肥胖易患脂肪肝 正常情况下,肝脏里只含有少量脂肪,若脂肪含量超过30%,就称为轻度脂肪肝;超过50%,则为中度脂肪肝;超过75%,则为重度脂肪肝。研究发现,肝脏内脂肪堆积的程度与肥胖程度存有明显的关系:肥胖程度越高,肝脏内堆积的脂肪就越多。另外,超重者当中有41.5%存在脂肪肝,而体重正常的人中只有11.3%。 17 — 肥胖者易患帕金森症 美国医学专家研究指出,上臂脂肪过多的中年人日后特别容易患帕金森症。虽然其他部位如上背的脂肪含量以及BMI都可能与患这类疾病的危险有关,但上臂背部即三头肌处的脂肪含量却具有最强的相关性:最高者要比最低者患该病的危险增加三倍。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的RobertD.Abbott博士等,是在对一项持续了30多年的檀香山心脏疾病研究项目的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后得出上述结论的。这些数据涉及到大约例亚洲男性,年龄在45~68岁。专家们在报告中指出,即使排除了其他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例如家族病史、吸烟、膳食及活动习性等,中年时上臂脂肪含量的增加也与其日后患帕金森症的可能性密切相关,而这将大大有助于在他们尚未出现实质性任何症状之前就对那些高危个体是否会发病做出及时的诊断。 18 — 肥胖易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临床指出:凡在睡眠过程中,鼻腔、口腔内气流间歇中断每次暂停时间超过10秒钟,暂停频率在每小时5次以上,每晚6小时睡眠中超过30次,就可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肥胖与睡眠呼吸暂停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关系。调查研究显示,体重超标20%的肥胖患者当中有70%的人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胖人因脂肪过多,分布在颈部的脂肪挤压了咽喉和气管,缩小了气道的内径,气道狭窄而妨碍通气,当气体通过时就发出轰鸣的鼾声;堆积在胸壁的脂肪,压迫胸廓,使胸廓的活动受到限制;腹壁和腹腔内的脂肪增多,让腹腔变得拥挤不堪,只好将胸腹腔之间的膈肌向上顶,使原本受限的胸腔变得更加狭小,导致肺活量减小,呼吸变得浅而快,身体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量明显下降。由于长期大脑缺氧及睡眠质量不好,导致脑内控制摄食及机体代谢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再加上患者白天嗜睡,这便使得活动量减少,从而导致能量消耗下降,人就变得越发肥胖。肥胖可加重睡眠呼吸暂停,睡眠呼吸暂停又反过来加重肥胖,二者就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 19 — 肥胖者易患胆囊炎和胆石症 胆囊炎是一种常见和多发的胆囊炎性疾病。胆石症指的是胆管和胆囊中出现结石现象。多数肥胖患者的饮食结构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同时富含脂肪,而植物性食物偏少。另外,肥胖者特别是腹型肥胖者胆囊收缩功能下降,致使胆汁内的胆固醇堆积,这也是促使胆石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肥胖者比体重正常者发生胆囊炎和胆石症的危险大得多。 20 — 肥胖者易患痛风 痛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其主要表现是,反复发作的急性单侧关节炎、痛风结石沉积在关节内和关节周围、关节强直和畸型、肾脏损害和高尿酸血症等。超重或肥胖者的患病几率明显大于体重正常或偏瘦者。据统计,在所观察的痛风患者中,70%以上为超重或肥胖。大量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与体重、腰围、腰臀比值呈正比关系。因此,减肥是预防及治疗痛风的非常有效的办法。 21 — 肥胖会增加白内障的发病几率 医学研究新发现,肥胖会增加世界第一大失明原因——白内障的危险。这次研究调查了13万名45岁以上的成人,他们在接受调查时均未患白内障。在随后的10~16年间,研究者追踪了白内障患病与BMI的关系。结果发现,增加的白内障危险与BMI直接相关——BMI大于30的男女比其他人患白内障的可能性大36%。虽然核性白内障的危险没有增加,但后侧囊下白内障的危险胖人增加了68%。尽管还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但研究者认为可能与血糖控制不良或炎症反应的化合物增多(胖人会出现的两种情况)有关。研究者据此指出,保持适度的BMI可以防止或延迟白内障的发生,减少做手术的必要。 22 — 眼内压与肥胖的关系 关于年龄、血管收缩压和肥胖与眼内压(IOP)的相关性问题,在一些横向研究中已经得到证明,但这方面的纵向研究却很少。最近,日本学者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并指出应用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方法评价眼内压与肥胖之间的关系。研究者收集从~年每年的健康检查数据,并进行回溯分析。调查对象共有人,包括男性和女性,年龄在14~94岁,对他们进行横向分析。其中人接受过三次以上的眼内压检查,因此把他们作为纵向分析的对象。此次调研的横向分析结果是,平均眼内压为11.6mmHg。眼内压随年龄的减少而明显降低,同年龄段的人群,男性眼内压明显高于女性。经过年龄、性别和血压的校正后发现,BMI与眼内压存在密切关系。纵向分析的结果是,个体的眼内压变化与体重变化有关,并且在经过初始BMI、初始血压、血压变化、性别和年龄的校正后,这种关系依然存在。研究者据此得出的结论是:横向和纵向分析都表明眼内压与肥胖有关,肥胖是眼内压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23 — 肥胖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极大 肥胖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由于体内脂肪过多,因此需要比正常儿童消耗更多的氧气,若氧气来源不足,则会出现缺氧症状,如容易疲劳,困倦,注意力不集中等。更严重的是,过度肥胖会使儿童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美国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与体重正常的同龄人相比,肥胖青少年要承受更加沉重的心理负担,朋友少,交际少,一旦被人嘲笑,特别容易情绪低落甚至自杀。研究人员说,肥胖让这些青少年不得不长期忍受伙伴们的揶揄、戏弄,他们的情绪明显容易低落,对自己身体的满意度降低,自尊心受损,进一步导致饮食失调。研究负责人马拉·艾森伯格说:"尤其值得人们警惕的是,假如肥胖者被别人嘲笑了,头脑里形成自杀念头及付诸行动的可能性比正常情况下要高两到三倍。" 24 — 肥胖易导致老年痴呆症 研究人员曾对几百名瑞典妇女进行了为期18年的身体状况调查,首次揭示了肥胖与老年痴呆症的关系。调查发现,身体肥胖的老龄妇女更容易患阿症。妇女如果在70岁左右很胖,那么她们在80多岁时患阿症的几率将比别人大得多。阿症是一种渐进的、有破坏性的病症,它以未知的机制损害脑细胞,导致失忆。目前,美国有万名阿症患者,估计到年将上升到1万。根据目前的研究显示,肥胖导致老年痴呆虽然只发生在老年妇女中,但这并不意味着男性就可掉以轻心。专家认为,控制体重能避免痴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人在70岁以后,BMI每增加一个点,患病的危险就会增加36%。 26 — 肥胖并患糖尿病女性易有生育缺陷 与体重正常且无糖尿病的女人相比,肥胖且有糖尿病的女人有3倍多的危险会生出有缺陷的婴儿。这些缺陷主要表现为上腭裂开和四肢变态等。麻萨诸塞州的研究人员说:"我们发现肥胖和糖尿病二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所有主要缺陷三倍的可能性。"差不多6%患Ⅱ型糖尿病的女人所生婴儿有主要缺陷,没有糖尿病的女人所生有主要缺陷婴儿的比例为1.34%。 27 — 肥胖女性易患乳腺癌 肥胖是诱发乳腺癌的一大重要因素。医学专家们从多个角度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发现:从乳腺癌的发生角度看,超重或肥胖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的妇女;从乳腺癌的发展角度看,患乳腺癌的肥胖妇女更容易发生腋下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率也高于非肥胖者;从乳腺癌的预后角度看,乳腺癌中肥胖女性的死亡率要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的女性。研究发现,发生肥胖的部位也与乳腺癌发病率有关。美国科研人员对名乳腺癌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女性腰围与臀围之比大于0.7,乳腺癌相对危险性比正常人高出3倍;比值大于0.8,相对危险性比正常人高出6倍。这就是说,腰围增大比臀围增大更具有引起乳腺癌的危险性。 28 — 肥胖女性易患子宫内膜癌 医学研究发现,肥胖女性易患子宫内膜癌,其发病率比体重正常者高得多。因此,要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就要努力控制体重,减少肥胖程度。一般来说,肥胖妇女应经常检测血压、查血糖及尿糖,因为肥胖者同时伴有糖尿病、高血压是患子宫内膜癌一个极危险的信号。 29 — 肥胖与月经失调的关系 临床观察发现,肥胖妇女常伴有月经失调,表现为月经量由多逐渐减少直至闭经。此种情况若发生在青少年女性身上,会同时出现皮肤粗糙、痤疮、多毛、双侧卵巢呈多囊性增大等症状,称之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肥胖伴月经失调的妇女往往是由于体内丘脑-垂体─卵巢轴系统功能失调,致体内激素失去平衡,引起其中半数人月经过少或卵巢功能异常的,还会引起孕妇 肥胖者妊娠中毒症及难产等。 此外,人体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也会引起肥胖与月经失调,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正常肥胖妇女也可出现月经失调,因多数肥胖妇女饮食无节制,日久伤及脾肾所致。临床上,妇女肥胖与闭经实际上是同一病因之不同表现。一般肥胖妇女先减去多余的体重,接着按中医消导祛痰、活血通腑、补肾健脾等方法治疗,可收到理想的效果。 30 — 孕期肥胖危害孕妇自身和胎儿健康 孕期肥胖对孕妇和胎儿的身体健康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妇科专家介绍说,体重在怀孕期间出现增长现象是十分正常的,但有一定限度,若过度增长就将导致孕妇肥胖。与一般孕妇相比,肥胖孕妇难产发生率较高。一是因为身体脂肪的蓄积,肌肉组织弹性减弱,在分娩时子宫收缩乏力;二是肥胖孕妇的胎儿个头也比较大,个头越大自然分娩时的困难和危险也越高。孕期体重增长过快,孕妇患妊娠糖尿病的危险也会明显增加,还容易引起高血压。妊娠糖尿病不仅会增加早产儿、巨大儿、新生儿死亡的发生几率,而且患者所生孩子在成年后也容易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31 — 孕妇肥胖与死胎增加有关 医学研究表明,与体型较瘦的妇女相比,肥胖妇女怀孕后发生死胎的可能性更大。Alberta大学妇产科专家SandraBaydock说:"那些体重指数超过30的妇女,怀孕后发生死胎的危险性是正常体重妇女的两倍。"Baydock在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年会上说,为什么肥胖与死胎之间存在相关性目前尚不清楚,因为这些妇女中并没有其他与死胎有关的危险因素,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Baydock还说,一种理论认为,这部分妇女处于一种被称为"糖尿病前"的状态,对胰岛素存在耐药性,这些都与肥胖有关。这种情况下胎儿对其自身血糖的控制会出现问题,或者负责营养胎儿的血管会受损伤。 32 — 肥胖影响生殖功能 医学研究发现,肥胖者体内脂肪细胞的个头和数量都远远超过正常人,脂肪细胞的作用不仅仅是贮存脂肪,还具有一定的内分泌功能。脂肪细胞能生成某些激素,也可以成为接受某些激素的靶细胞。脂肪细胞的增大扰乱了激素平衡系统,而腹型肥胖者的激素水平改变更大。在重度腹型肥胖的成年女性中,会有排卵异常、月经稀少、经期缩短甚至闭经等表现,造成不易受孕等生殖功能障碍,有的妇女还会出现多囊性卵巢综合征。以色列妇科医生瑞秋(LiorRaichel)和希尼尔(EyalSheiner)指出,过度肥胖和超重的女性较难怀孕,即使怀孕成功,怀孕期间和生产时也容易出现异常状况。他们还说,一般妇女在怀孕期间会增加11~15千克的重量,若妇女平常时已经过重,怀孕期间很容易有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等疾病。若过胖的妇女怀孕后想剖腹生产,因腹部脂肪太厚,剖腹时麻醉也比较危险。因此,他们建议,想要怀孕的妇女最好保持正常体重,注意及时减肥。 33 — 肥胖影响性功能 调查发现,在儿童时期就开始肥胖的人,常常影响生殖器官发育,成年后子宫、卵巢发育并不成熟。由于肥胖者激素分泌失调,性激素水平改变,再加上过于肥胖的身体会给性生活带来不便,这都将使正常的性功能受到影响。 长按北京白癜风皮肤科白癜风医院呼和浩特哪家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