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为本吃橘子有2个禁忌,一个伤肝一个伤

时间:2019/12/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来源:养生每日推送

与梨相比,橘子的蛋白质是梨的9倍,钙的含量是梨的5倍,磷的含量是梨的5.5倍,维生素B1的含量是梨的8倍,维生素B2的含量是梨的3倍,烟酸的含量是梨的1.5倍,维生素C的含量是梨的10倍,可谓营养丰富。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有生津止咳、和胃利尿、润肺化痰的功效。另外,吃橘子还可抑制葡萄球菌。中医认为,橘子肉、皮、络、核、叶,可谓都是中药。吃橘子具体有以下好处:

1、防感冒

吃些柑橘类水果比较好。因为它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帮助调动人体免疫系统,预防感冒。但是,小橘子也不要多吃,一天3—5个就足以满足全天所需的维生素。而且,橘子不同于橙子和柚子,它性温热,吃多了容易内热,会出现口舌生疮、咽喉干痛、便秘等上火症状。

2、防癌

橘子含有丰富的糖类(葡萄糖、果糖、蔗糖)、维生素、苹果酸、柠檬酸、蛋白质、脂肪、食物纤维以及多种矿物质等,澳洲科学及工业研究机构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每天吃1个橘子可以使人们避免某些癌症(如口腔癌、喉癌和胃癌)的侵袭。

值得一提的是,橘子不仅好吃,营养和药用价值也不容小觑!

1个橘子=6味药,不知道就太亏了

1、橘叶

没想到吧,橘叶也能入药~

中医认为,橘叶有疏肝行气,消肿散结的作用,适合有乳房结块、乳房肿痛的人。

养生推荐:

乳房肿痛的时候,可以取两三片泡水喝,如果适应不了味道,可以加些冰糖或蜂蜜;橘叶和猪蹄一起炖,可以缓解产妇的乳腺炎。

2、新鲜橘皮

现在是感冒的高发季节,一不小就容易中招,这时候橘皮就能发挥作用了~

养生推荐:

睡前或洗澡后,用新鲜的橘皮搓背,每次2~3分钟,皮肤微微发热就行,能够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此外,新鲜的橘皮有很多妙用,总有一种你能用得上:

坐车的时候,车里放点橘皮可以预防晕车;

用橘皮蘸些牛奶擦皮制品,如皮包、皮鞋,能使其更柔软、光亮;

把橘皮放到家里的一些角落(冰箱、厨房、床头等),果皮散发出来的香味,能够除臭、清新空气。

3、陈皮

很多人平时煮粥煲汤都会加点陈皮,可要问陈皮到底有啥用,估计没几个人能说得上来~

陈皮,通俗讲,就是经干燥炼制后的橘子皮,多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等症。其味辛、苦,性温,入肺、脾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养生推荐:可以直接用陈皮泡水喝,也可以做鱼肉时加一些,其特有的甘苦香味与其他配料的味道搭配,既去鱼肉腥味又使菜肴美味可口,同时有助消化。

吃橘子有5个禁忌,吃前必读!

1、不能和一些药同吃

由于橘子含有一定数量的柚苷与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会抑制一些药物的代谢,从而升高血液中药物的浓度。

虽然橘子不会像柚子一样,会对这些药物产生明显的影响,但仍有潜在风险——会增加发生毒副作用的风险,如肝脏损害和肌肉损害等。

而常见的药有他汀类药,如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以及一些降压药,如非洛地平和硝苯地平等。

所以,大家在吃这些药物的时候,就不要吃橘子了,尤其是老人、肝肾功能不好的人、身体虚弱的人、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人。

此外,橘子含丰富的果酸,为防止药物成分被破坏,服用安体舒通、磺胺类药物、补钾类药物、维生素K等药物时,也不要吃橘子或喝橘汁。

2、不要把核吞下去

肯定有人会说,刚刚还说橘核有用,转个头就让我们不要吞?!告诉你橘核能入药,可不是让吃橘子就不吐核了!

要知道,大量吞入橘核,会让橘核和胃里其他食物混杂在一起,形成团块,进而导致肠梗阻,严重会有生命危险!

之前,武汉的吴先生就因为大量吞入橘核,胃差点被撑破!

图源/微博

还有湖南的李先生,差点有生命危险。

图源/网络

你也别以为嚼碎就没事了,果仁虽然可以被消化,但是坚硬的外壳还是容易和胃内容物形成较大的团块……

如果你真想用橘核入药,可以直接去药店买,直接吞橘核绝对是错误的做法!

3、橘子忌吃太多

研究发现,每天吃3个橘子,就能满足一个人一天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如果食用过多,过量摄入维生素C时,体内代谢的草酸会增多,易引起尿结石、肾结石。另外,多吃对口腔和牙齿有害。

4、忌鲜橘皮泡茶饮

摘下后的橘子大多用保鲜剂浸泡后再上市,保鲜剂为一种化学制剂,对果肉没影响,但橘子皮上残留的保鲜剂却难以用清水洗掉,若用这样的橘子皮泡水当茶饮,有损健康。

5、橘子与牛奶不要同食牛奶中的蛋白质易与橘子中的果酸和维生素C发生反应,凝固成块,不仅影响消化吸收,还会引起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应在喝完牛奶1小时后再吃橘子;另外,胃肠、肾、肺功能虚寒者不可多吃,以免诱发腹痛。

长按







































福州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白癜风治疗哪里最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wpi.com/jbzl/63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