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吃蟹好时节,健康吃蟹有攻略

时间:2022/5/1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程序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ommoo.com/news/20210927/115874.html

「吃蟹」攻略

秋风起,蟹脚痒

菊花开,闻蟹来

正是吃螃蟹的好时节!

然而,螃蟹是高蛋白、高嘌呤的食物,肾病患者们能吃吗?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对螃蟹过敏的不能吃

无论有没有肾病

——————

食物过敏可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速发型多在2小时内发作,症状较重,迟发型可于数小时或数天后发作,症状较轻。

过敏可表现为荨麻疹、瘙痒、湿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头痛,严重的可造成低血压、喉头水肿、窒息、休克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螃蟹过敏的朋友,千万要忍住;对螃蟹不过敏的朋友,也千万不要劝过敏的朋友吃螃蟹;有哮喘病史、过敏体质,且以前没有吃过螃蟹的朋友,最好不要轻易尝试,以免引起过敏加重病情。

01

肝炎患者不宜食螃蟹

肝炎病人由于胃黏膜水肿、胆汁分泌失常、消化机能减退,而蟹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易消化吸收,往往易造成消化不良和腹胀、呕吐等。

02

心血管病人忌吃螃蟹

螃蟹含胆固醇较高,每克蟹肉中含胆固醇毫克,每克蟹黄中含胆固醇毫克,冠心病、动脉硬化症、高血压、高血脂症的患者食用含胆固醇过高的食物,会引致胆固醇增高,加重心血管病的发展。

03

有伤风感冒、发热的人不宜吃蟹

伤风感冒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高蛋白的螃蟹不易消化吸收,吃后易使感冒难愈或使病情加重。

04

凡脾胃虚寒者应不吃或少吃蟹

螃蟹性寒,吃后容易引起腹痛、腹泻或消化不良等症。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最好也不吃螃蟹,因食后易使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

05

患有胆道疾病的人不宜吃螃蟹

如胆囊炎、胆结石症。胆囊炎、胆结石的形成与体内胆固醇过多和代谢障碍有一定关系,吃蟹易使病情复发或转重。

06

孕妇宜少吃或不吃螃蟹

中医认为,螃蟹性寒凉,有活血祛瘀之功,故对孕妇不利。

医嘱需限制嘌呤摄入的

最好不要吃—蟹黄

——————

螃蟹的可食用部分有蟹肉、蟹黄、蟹膏。

螃蟹的蟹黄部分嘌呤含量超过每百克毫克,绝对是高嘌呤食物,蟹膏每百克可食用部分含嘌呤.4毫克,也是高嘌呤食物。

因此对于高尿酸血症、痛风等需限制嘌呤摄入的患者来说,本身嘌呤代谢能力就不好,再摄入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就更是雪上加霜。

肾功能不全到中晚期,嘌呤排出功能受损,也不宜食用蟹黄蟹膏;而蟹肉每百克含嘌呤81.6毫克,是中嘌呤食物,所以,对于没有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朋友来说,适当尝尝鲜也是可以的。

血脂高的

少吃蟹黄蟹膏

——————

蟹黄、蟹膏由生殖器官和生殖细胞构成,是螃蟹中脂肪、胆固醇含量最高的部分,同时也是最好吃的部分。

但存在高血脂的患者需要限制脂肪与胆固醇的摄入,是不宜食用。

好在还有蟹肉解馋,也就聊胜于无啦。

医嘱需限制蛋白摄入的

可少量食用蟹肉

——————

++++

蟹肉每百克含蛋白质11.6克,与猪肉(肥瘦相间)的13.2克,豆腐(均值)的8.1克相比,其实不是特别高,且为优质蛋白。

因此,是可以适量食用的,但一定要控制好量。

过量的蛋白质会增加肾血流和肾小球滤过率,加重肾脏负担,加快肾损伤进程,而蛋白质摄入不足会造成营养不良,也不利于稳定病情。

慢性肾脏病需要进行低蛋白饮食的患者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病情明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在摄入量允许的范围内食用,才能保证营养与健康。

吃螃蟹的好处

——————

01

抗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螃蟹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并且多半以优质蛋白为主,而这些优质蛋白质中还含有氨基酸,可增加淋巴细胞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抗感染的功效。手术后或受伤人群可以适量多吃螃蟹。

02

解毒功效

精氨酸能参与体内能量代谢和解毒工作,适量吃蟹可促进肌体能量平衡,对体内毒素起到很好的排泄作用。因此便秘患者可以多吃些蟹肉。

03

预防肿瘤

蟹肉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其中维生素A、维生素E含量最高。这2种维生素可以保护粘膜上皮组织,软化血管和抗衰老。螃蟹中还含有大量的硒,每克的螃蟹中硒的含量高达56.7微克。含硒高的食物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还能起到一定的预防肿瘤、抗癌功效。

倪森国际,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wpi.com/jbzz/1236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