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篇胆囊结石一

时间:2021/7/2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一)

只看下面这张图,大家能猜到它是什么吗?是哪个河边捡来的石头吗?

有没有被惊吓到?我们小小的一个胆囊竟然能“装下”这么多结石!!!好好的胆囊怎么会长出石头?胆囊这个器官容易出现哪几种毛病?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

胆囊的具体位置在哪?它有什么作用?

胆囊是一个消化器官,主要作用是分泌和储存胆汁、浓缩胆汁,随着进食后排出胆汁用于消化,分为胆囊底、胆囊体和胆囊颈部三部分,位于肝脏下面,正常胆囊长约5~8cm,宽3~5cm,容量约为40~60ml。

胆囊有储存和浓缩胆汁,并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作用具体如下:

01储存胆汁:

一个饥饿的人(即非消化期间),胆汁储存在胆囊内,当消化需要的时候,再由胆囊排出,所以胆囊被称为“胆汁仓库”。同时又起到缓冲胆道压力的作用。

02浓缩胆汁:

金黄色碱性胆汁中的大部分水和电解质,由胆囊黏膜吸收返回到血液,留下胆汁中有效成分储存在胆囊内,变成棕黄色或墨绿色呈弱酸性的胆囊胆汁。胆汁可浓缩5~10倍而储存于胆囊内。

03分泌粘液:

胆囊黏膜每天能分泌稠厚的黏液20ml,有润滑和保护胆囊黏膜,不受浓缩胆汁的侵蚀和溶解。

04排空:

进食3~5min后,食物经十二指肠,刺激十二指肠黏膜,产生一种激素叫缩胆囊素,使胆囊收缩,将胆囊内胆汁立即排入十二指肠,以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在排出胆汁同时,也将胆道内的细菌与胆汁一起排出体外。

科普补充:胆汁从哪里来的?是胆囊产生的吗?

胆汁是由肝脏的肝细胞生成,每天大约生成-ml,胆汁中主要成分有水、电解质、胆汁酸盐、磷脂、胆固醇、胆红素等。胆汁发挥主要作用的成分是胆汁酸盐,后者主要是溶解肠道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并促进其吸收。

而胆囊主要作用在上面也提到过,是储存并浓缩胆汁,并不是主要生成胆汁的器官。当食用脂肪类食物后,胆囊收缩排出胆汁,胆汁促进肠道消化吸收脂肪。

总之,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胆囊这个器官容易出现哪些毛病胆结石也叫胆囊结石、胆石症,通常是指胆囊或者肝内外胆管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一种疾病,女性明显多余男性,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胆结石的严重程度往往取决于结石的部位,以及是否造成胆道梗阻和感染等。

胆结石主要分为胆固醇性结石和胆色素性结石,而胆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可以总结为八个字:流动不畅,发生淤积。不论是何种原因导致胆汁流动不畅,都会发生胆汁中的胆固醇和胆色素淤积,逐渐形成结石。具体因素如下:

1、长期“三高”饮食(即有高脂、高糖、高碳水的饮食习惯)

胆固醇摄入过多超过代谢,易在胆囊中析出胆结石,除油炸食物、肥肉之外,红烧肉、油焖茄子、牛油果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也属于高脂饮食,高糖和高碳水食物可在身体内转化为脂肪,引起内源性胆固醇增多,使胆汁流动不畅,也易形成结石。

2、不吃早饭或饮食不规律

禁食期间胆汁在胆囊内储存并浓缩,在早晨胆汁浓度达到最大,最易析出结石,如果吃早饭,胆囊会排出胆汁帮助消化吸收,但不吃早饭,就会增加胆汁浓缩的时间,从而析出结石。

3、久坐不动

胆囊肌肉的收缩能力变差,而且久坐不动还容易导致肥胖,内源性胆固醇生成过多,易形成胆石症。

4、雌激素异常(过低、过高)

有研究显示,雌激素可促进胆汁中的胆固醇过饱和,与胆固醇结石形成有关,所以女性、怀孕、服用雌激素类药物等,也增加了胆石症发病率。

5、胆道蛔虫病

虫卵会作为结石的核心,蛔虫形成胆道梗阻,胆汁流出不畅,逐渐形成胆结石。

6、遗传等原因

读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胆汁用来消化脂肪类食物的了。肯定有人和我一样想,那如果吃素的话,会不会就不会得胆结石了?

不一定。有研究显示,在美国西南部印第安人中,80%的30岁左右女性患有胆石症,说明胆石症成因与遗传因素相关。

所以,可看出胆结石这事也不是单一因素影响造成的,如果因为害怕胆结石,也一点不吃鱼肉等荤菜,长时间下来,反而容易营养缺失、营养不良,影响身体代谢和身体健康就得不偿失了。合理膳食和充足的营养摄入永远都是人维持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哦!

9()下期精彩:

胆囊部位没有症状、自己也没有不适感,要不要管它?在平时生活中又将如何预防胆结石呢?

医院——肝胆四科(胆道外一科)扫码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wpi.com/jbby/1049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