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本书描写中山文化历程

时间:2016/4/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20本书描写中山文化历程

“20年,我正好出了20本书。”在逸仙湖公园的石凳上,刘居上的“香山往事”从书说起。“最近有两本书要出版。1本是关于从孙中山死到中山解放的历史,和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好之前出版的《香山往事》合在一起就是一部中山通史。另外一本是文化局编的文集,涉及到中山古代的散文,是《香山文存》的古代卷。”今天看来,出书对刘居上来讲似乎是一件易事。但是,“20年前,出个书非常困难,我弄了那末多年,1本书也没出。”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刘居上才出了他的第一本书―――《中山采风录》。彼时,中山文化建设百废待兴。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中山升格地级市,10月,“中山文化馆”改名为“中山市文化局”。“工作量一下子大了很多。”年过古稀的何桂涵1989年进入市文化局担负人事秘书,回忆起中山升格地市之初的文化事业,他感触很多:位于西山寺的老图书馆唯一藏书15万册;为了寄存第一次文物普查发掘整理的文物而成立的博物馆,“差不多就是一个仓库”;中山有一半以上的文化站连三级都评不上;文学创作更是刚刚恢复……当年,中山全国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的文化建设在全省排倒数第二名。要活跃中山的文化氛围,没有钱,怎么办?“以公益活动吸引众人参与”。1988年,“敬老万人行”举行,何桂涵就是当年的组织者之一。本来要花2万元请一支舞龙队,结果全部免费出席;飘色、狮龙鹤舞等中山民间艺术第一次齐齐亮相……这就是中山后来的文化名片―――慈善万人行。与此同时,已成为政协委员文史组副主任的刘居上开始从事民间艺术的抢救工作。他在任职的《香山报》上,发表了一批关于中山民间艺术的报导。“从事民间艺术的保护,我做了20年了。”20年过去了,市图书馆藏书增长到73万册;市博物馆构成特点群落;中山在全省率先成为全部镇区文化站到达省特级站标准的地级市;文艺作品取得全国性奖项逾50个,并摘取了“曹禺文学奖”、“小梅花奖”及“五个1工程奖”等国家和省级最高奖项;54727平方米的市文化艺术中心拔地而起……20年,作为1名见证者,除20本书,刘居上深感欣慰的还有:咸水歌、小榄菊花会入选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白口莲山歌、黄圃飘色、黄圃麒麟舞、沙溪鹤舞入选省级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长洲醉龙、崖口飘色进入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公示。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wpi.com/jbby/79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