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是指具有钙化醇生物活性的一大类物质,主要包括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3(胆钙化醇)。人体在晒太阳时,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可被紫外线转化为维生素D3;维生素D2可由植物中的麦角固醇在紫外线作用下转化生成。维生素D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耐热,但在酸性溶液中则逐渐分解。 1.生理功能 维生素D在体内肝脏和肾脏羟化后形成其活性形式1,25-(OH)2D3,并被运输至小肠、肾、骨等靶器官以发挥其生理功能。 (1)促进小肠对钙吸收:转运至小肠的维生素D可以促进小肠黏膜上皮中钙结合蛋白的合成,促进钙的吸收。 (2)促使骨、软骨及牙齿的矿化作用:维生素D可以增加机体对钙、磷的利用,促进骨、软骨及牙齿的矿化,维持正常生长发育。 (3)调节血钙水平:当血钙水平低下时,甲状旁腺素水平升高,1,25-(OH)2D3生成增加,通过其对靶器官的作用以增高血钙水平;当血钙过高时,促使甲状旁腺产生降钙素,阻止钙从骨中动员,增加钙、磷从尿中的排出。 (4)促进肾脏对钙、磷的重吸收:1,25-(OH)2D3能直接作用于肾脏,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减少丢失。 2.吸收与代谢 食物中的维生素D进入小肠后,在胆汁的作用下与其他脂溶性物质一起形成胶团被动吸收入小肠黏膜细胞。吸收后的维生素D掺入乳糜微粒经淋巴进入血液循环。在皮肤中产生的维生素D3缓慢扩散进入血液。从两种途径获得的维生素D3在肝脏内经维生素D3-25-羟化酶催化生成25-OH-D3;然后再被转运至肾脏,进一步羟化产生1,25-(OH)2D3和24,25-(OH)2D3。这两种羟基代谢物及其所有代谢产物经血液转运至靶器官,发挥各种生理功能。 维生素D主要在肝脏代谢,形成极性较强的代谢产物与葡萄糖苷酸结合后,随胆汁入肠排出。 3.缺乏 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肠道钙和磷吸收减少,肾小管对钙和磷的重吸收减少,造成骨骼和牙齿的矿化异常、骨骼畸形等病症。 ①佝偻病:在婴幼儿期,容易引起骨骼变软和弯曲变形,导致“X”形或“O”形腿; ②骨质软化症:孕妇、乳母和老人主要表现为骨质软化,容易变形,如孕妇骨盆变形可致难产; ③手足抽搐症:血清钙水平降低时可引起肌肉痉挛、小腿抽筋、惊厥等; ④骨质疏松症:老年人由于体内维生素D水平低,常引起骨质疏松及骨折。 4.过量 过量摄入维生素D可以引起中毒,症状包括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多尿、烦渴、发热等,以致发展成动脉、心肌、肺、肾、气管等软组织转移性钙化和肾结石,严重的维生素D中毒可导致死亡。 5.参考摄入量 我国居民膳食维生素D的RNI为65岁以下人群10μg/d,65岁以上者15μg/d。 6.食物来源 鱼肝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其制剂可作为婴幼儿维生素D的补充剂。动物性食物是天然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如含脂肪高的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和鱼肝油制剂。晒太阳是人体获得维生素D最经济的来源。人乳和牛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 每日一题 下列哪一种维生素可以由肠道内微生物合成? 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维生素E D.维生素K 本文编辑:戚琪(蚌埠医学院级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往期内容 营养学基础∣维生素A 营养学基础∣维生素概述 营养学基础∣铬 营养学基础∣硒 营养学基础∣碘 营养学基础∣锌 营养学基础∣铁 营养学基础∣磷 营养学基础∣钙 营养学基础∣矿物质概述 营养学基础∣碳水化合物 营养学基础∣脂肪 营养学基础∣蛋白质 营养学基础∣能量 营养学基础∣概述 欢迎营养教学与科普平台!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健康中国重要影响力年度人物北京白癜风哪里看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wpi.com/jbyy/359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