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系统解析

时间:2020/10/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fr=aladdin
第一单元骨折概论解析

1.[考点]骨折的X线检查

[分析]X线检查对骨折的诊断治疗有重要价值,凡疑有骨折者应常规进行。可以显示临床上难以发现的深部骨折、不全骨折、关节内骨折和小的撕脱骨折。即使临床上已表现为明显骨折者仍应进行,以了解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情况,指导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也应定期复查,以了解治疗是否满意和骨折的愈合情况。但X线检查不能用来了解骨折发生机制。

2.[考点]骨折的分类

[分析]骨骺分离是经过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断面可带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是发生在少年儿童骨骺未闭合时的完全骨折。

3.[考点]骨折的诊断

[分析]骨折的特有体征是畸形、异常活动和骨擦音或骨擦感。嵌插骨折是多见于干骺端的两骨折端互相嵌插的骨折,不出现异常活动和骨端的摩擦,畸形也不明显,因此、、项不能成为诊断根据,项非骨折所特有,只有骨折部的压痛和轴向叩痛为骨折所特有。

4.[考点]骨折的急救

[分析]戳出创口的骨折端已被污染,急救时复位可将污染带至伤口深部,故不恰当。应待清创术时将污染清理后再行复位。

5.[考点]骨折的愈合

[分析]骨折临床愈合后,骨痂的改造塑形是根据Wolf定律进行,即在肢体活动和负重所形成的应力轴线上成骨细胞相对活跃,形成坚强的板层骨;应力轴线以外破骨细胞相对活跃,使多余的骨痂被吸收清除,髓腔重新开通,骨折处恢复正常骨结构。正确答案是。

6.[考点]骨折晚期并发症和功能复位标准

[分析]小腿中1/3双骨折,复位后虽有向前10°左右的成角移位,但已达功能复位标准,复位满意,长腿石膏管型固定4个月后,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发生障碍,其原因是关节僵硬。因患肢长时间固定,静脉和淋巴回流不畅,关节周围组织中浆液纤维素渗出和纤维蛋白沉积,发生纤维粘连,再加上关节囊和周围肌挛缩所致。肌肉萎缩、此部位骨折复位不满意甚至畸形愈合都不会影响膝关节功能。关节强直是关节面被破坏发生纤维连接或骨性连接所造成,本例不是。

7.[考点]骨折并发症

[分析]骨折后最易发生骨缺血坏死的部位是股骨头。股骨颈骨折,损伤了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旋股内外侧动脉至股骨头的分支,股骨头仅靠在圆韧带内的小凹动脉提供少量血液,故易发生骨缺血性坏死。另外腕舟骨骨折后,骨折近侧段也易发生缺血坏死。

8.[考点]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分析]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包括、、、项,以及外固定解除后,上肢能向前平举1公斤重量达1分钟,下肢能不扶拐在平地连续步行3分钟不少于30步。局部有无畸形是复位满意与否的标准,不是临床愈合的标准。

9.[考点]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分析]因治疗方法不当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包括、、、项,以及手术切开复位剥离骨膜过多;开放骨折清创时,摘除碎骨片过多造成骨缺损。对线差复位不满意不影响骨折愈合。

10.[考点]骨折并发症

[分析]患者左小腿双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后,出现高张力肿胀,皮温低,感觉异常,足趾主动活动障碍,被动活动剧痛,足背动脉扪不清等一系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典型临床表现,应考虑发生了此并发症。发生原因与患者受伤机制和小夹板固定有关。直接外力砸伤软组织损伤重,组织损伤性水肿及骨折后出血的血肿使骨筋膜室内容物体积增大,而来院前的小夹板固定使骨筋膜室体积变小,造成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而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

11.[考点]骨折并发症

[分析]多发骨折患者,而且是骨盆骨折、股骨干骨折和小腿开放骨折,骨盆主要是松质骨,邻近又有许多动静脉丛及大血管,骨折后可引起严重广泛出血,巨大的血肿可沿腹膜后间隙蔓延,可迅速引起休克,甚至死亡。股骨干骨折损伤了股深动脉分出的股骨干营养血管和附近的肌支,出血量较大,可出现休克前期或休克期的临床表现。开放骨折髓腔开放,出血不易自行停止,出血量也较多,因此本病人首先应密切观察的并发症是休克。

12.[考点]骨折不愈合

[分析]成人小腿双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现已1年,超过了一般愈合所需时间,局部仍有反常活动,X线片骨折端髓腔已被硬化骨封闭,骨折端间有3mm间隙,骨折不愈合的诊断可以成立。骨折不愈合必须手术治疗,切除硬化骨,打通髓腔,复位,植骨,内固定和外固定。

13.[考点]骨折并发症

[分析]关节内骨折有移位,未能复位,骨折愈合后,关节面不平,长期磨损,会引起创伤性关节炎。

14.[考点]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分析]胫骨中上1/3骨折,骨折处血液供应应该较好,虽然是开放性骨折,术后未发生感染,长腿石膏外固定固定尚确切,骨折未愈合最可能的原因应该是项,清创时摘除了过多的碎骨片造成骨缺损。

15~16.[考点]骨折合并症

[分析]垂腕、垂指畸形是肘上桡神经损伤的典型畸形,桡神经走行在肱骨中段背侧的桡神经沟内,在肱骨下1/3处紧贴肱骨向前绕行,故此处骨折最易伤及。该患者应选择的治疗是手法复位悬垂石膏固定。骨折引起的桡神经损伤,大多为牵拉伤,大部分可自行恢复,因此应观察2~3个月,如不恢复,再行手术。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有加重神经压迫的可能,不宜采用。因为是长斜形骨折,复位后不稳定,宜悬垂石膏固定。如复位后比较稳定的骨折,可用U形石膏固定。

17~18.[考点]迟延愈合的原因、诊断和处理

[分析]骨折后,超过一般愈合所需时间尚未愈合,X线片示骨端无硬化者为迟延愈合。分析此例的原因,伤后4周时石膏管型折断,使骨折固定不确实之故。下一步处理是更换长腿石膏,除去造成迟延愈合的原因,继续固定治疗。

第二单元上肢骨折解析

1.[考点]锁骨骨折的诊断

[分析]肩部外伤后疼痛,活动受限,出现患肩下沉、头向患侧偏斜的体征,应想到最大可能是锁骨骨折。

2.[考点]锁骨骨折的治疗

[分析]锁骨骨折最常用的方法是手法复位,横8字绷带固定。术后应严密观察双上肢血循环及感觉运动功能。

3.[考点]锁骨骨折的合并症

[分析]锁骨骨折病人,有患侧上肢运动感觉障碍,是伤及臂丛神经的表现,合并重要神经损伤,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适应证。

4.[考点]肱骨外科颈的解剖

[分析]肱骨外科颈为肱骨大、小结节移行为肱骨干的交界部位,是松质骨和密质骨的交接处,易发生骨折。其内侧有臂丛神经和腋血管,骨折时可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5.[考点]肱骨髁上骨折的并发症

[分析]肱骨髁上骨折,好发生于儿童,儿童期肱骨下端有骨骺,如尺侧移位未能矫正,影响骨骺发育,可发生肘内翻畸形。

6.[考点]olls骨折的移位

[分析]olls骨折即桡骨下端骨折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是指距桡骨下端关节面3m以内的骨折。olls骨折受伤机制是腕背伸前臂旋前手掌着地引起,骨折典型的移位是骨折远端向背侧桡侧移位,正位看出现“枪刺样”畸形,侧位看呈“银叉”样畸形。

7.[考点]Smith骨折的移位

[分析]Smith骨折是桡骨下端骨折屈曲型,受伤机制和出现的畸形正好与olls骨折相反,也称反olls骨折。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骨折远端向掌侧桡侧移位。

8.[考点]olls骨折

[分析]olls骨折可同时有尺骨茎突骨折,下尺桡关节脱位,也可合并腕关节三角软骨破裂,但olls骨折为骨端骨折,位于桡骨下端松质骨与皮质骨的交界处,血液供应良好,不愈合罕见。复位不满意可畸形愈合。

9.[考点]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分型

[分析]由于暴力作用的大小、方向及肢体位置的不同,造成不同类型的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有题中所述、、、项四种类型,但没有中间型。了解骨折的分型对制定治疗措施有意义。

10.[考点]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诊断

[分析]肩部外伤后疼痛及功能障碍,肩稍下方即肱骨外科颈处有明显压痛,应想到肱骨外科颈骨折可能。如有异常活动可肯定诊断。如无可查一下有无轴心痛也能协助诊断。当然摄取肱骨上段包括肩关节的正侧位片可明确诊断。肩外形饱满可除外肩关节脱位。

11.[考点]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并发症

[分析]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是最易发生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骨折,尤其是血管损伤,肘关节前方有肱动脉,向前下方移位的骨折近端极易伤及肱动脉。该患者前臂肿胀,手部青白发凉,麻木无力证明已有血运障碍,若不及时处理,其最可能的后果是出现缺血.性肌挛缩。

12.[考点]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的诊断

[分析]根据患者典型的年龄、受伤机制和体征畸形,符合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肘后三角存在可除外肘关节脱位;桡骨头半脱位的受伤机制为牵拉手及前臂向上,体征是肘伸直不敢屈曲、无明显肿胀等与本例不符;肱骨髁上骨折屈曲型是跌倒时肘屈曲位肘后着地所致,肘后方可及骨折近端也与本例不符。

13.[考点]olls骨折的诊断

[分析]老年女性,右手掌着地跌倒后出现腕部疼痛、肿胀、压痛及餐叉样畸形,应诊断为olls骨折,餐叉样畸形是骨折远端背侧移位所致。

14.[考点]olls骨折的治疗

[分析]olls骨折的治疗以手法复位外固定为主。手法将向背侧及桡侧移位的远侧骨端复位,恢复掌倾角及尺倾角。本例骨折对位对线好且有嵌插,其治疗不需复位,但应给以外固定,以免在治疗过程中骨端吸收,嵌插松动,如有不适当的活动,可造成移位。

15~16.[考点]骨折的处理原则

[分析]可疑骨折病人,处在休克状态,首先应做的处理不是摄取X线片明确诊断处理骨折,而是应立即补液、输血等抗休克处理,待全身情况好转后,再进一步检查明确骨折的诊断和处理骨折。左锁骨中外1/3处畸形应该是锁骨骨折,但该患者手部发凉苍白,桡动脉摸不到,应想到骨折伤及其后方的锁骨下血管。休克好转后,应立即手术探查受损血管,修复血管,并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再加用适当的外固定。

第三单元下肢骨折解析

1.[考点]股骨头的血液供应

[分析]股骨颈骨折引起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是股骨头血供受损。股骨头的血液供应是:①股骨滋养血管升支经股骨颈至股骨头;②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在股骨颈基底关节囊滑膜返折处进入股骨头;③圆韧带内的小凹动脉。股骨颈骨折时损伤了①和②,股骨头仅靠供血量很少的小凹动脉供应,故易发生股骨头坏死,也易发生骨折不愈合。

2.[考点]股骨颈骨折的分型

[分析]股骨颈骨折按照正位X线片所示Puwlls角(即远端骨折线与两髂棘连线的夹角)的大小分为内收型和外展型,Puwlls角大于50°为内收型,骨折端遭受的剪切力大,骨折接触面少,移位多且易再移位,属不稳定性骨折。Puwlls角小于30°为外展型,骨折端剪切力小,骨折接触面大,不易再移位,属稳定性骨折,、、项是按骨折位置的分型。

3.[考点]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鉴别

[分析]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都是位于股骨上端的骨折,骨折后骨折远端受附着于大转子的臀中;小肌和臀大肌的牵拉和附着于小转子的髂腰肌和内收肌的牵拉,发生内收外旋畸形,但股骨颈属囊内骨折,外旋一般在45°~60°之间,而转子间骨折可达90°,外旋角度不同是两者临床表现的主要不同点。

4.[考点]胫骨干骨折好发部位

[分析]胫骨易发生骨折的部位是中下l/3交界处,胫骨上2/3横切面呈三棱形,下1/3横切面呈四边形,两者交界处是骨折的好发部位。

5.[考点]股骨干骨折的移位

[分析]股骨下1/3的后方,有强大的屈膝肌腓肠肌附着。因此股骨下1/3骨折后,骨折远端受其牵拉向后倾斜移位,有伤及胴动、静脉和胫神经、腓总神经的可能。

6.[考点]骨折并发症

[分析]腓骨小头处骨折,伤后患足不能背屈,其原因是损伤了腓总神经。腓总神经在腘窝后外侧股二头肌内缘斜向下外方,经腓骨小头后侧绕腓骨颈进入腓骨长短肌,分支支配小腿前外侧的伸肌群和外翻肌群,故腓骨小头和腓骨颈部骨折可伤及腓总神经出现患足背屈外翻不能。

7.[考点]胫骨骨折易形成开放骨折的原因

[分析]整个胫骨前内侧均位于皮下,骨折端容易穿破皮肤形成开放骨折。

8.[考点]股骨颈骨折分型

[分析]Grn分型是按照骨折移位程度进行分类,共分Ⅰ、Ⅱ、Ⅲ、Ⅳ四型,没有Ⅴ型。从Ⅰ型到Ⅳ型,骨折的严重程度递增,骨折不愈合率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也随之增加。外展嵌入型骨折包括在Ⅰ型内。

9.[考点]股骨颈骨折的诊断

[分析]股骨颈骨折后,髋痛,有压痛及轴心叩痛,患肢出现外旋短缩畸形,大转子上移超过Nlton线,rynt三角底边缩短,患肢应略短于健侧。

10.[考点]股骨干骨折的并发症

[分析]骨折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甚至昏迷,应想到脂肪栓塞的可能。脂肪栓塞发生于成人,是由于骨折处血肿过大,骨髓破坏,脂肪滴进入破裂的静脉窦而引起肺脑栓塞。本例为股骨干闭合骨折,出血量大,血肿内压力高,成人股骨干是黄骨髓,故可发生。

11.[考点]胫骨中下l/3骨的并发症

[分析]胫骨中下l/3交界处骨折使骨营养动脉损伤,供应下1/3段胫骨的血循环显著减少,同时下1/3段胫骨几乎无肌肉附着,由胫骨远端获得的血循环很少,因此下1/3段骨折愈合较慢,易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12~15.[考点]股骨颈骨折的诊断检查和治疗

[分析]本例特点为老年人,右髋外伤后出现右下肢短缩外旋50°的畸形,临床应考虑最可能是股骨颈骨折。为证实诊断首先需要的检查是右髋X线正侧位片,可明确诊断并了解骨折类型、移位情况等,协助制定治疗计划。如X线片显示是股骨颈骨折,该患者最易发生的并发症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如是头下型更易发生。考虑到老年人不宜长期卧床,以免呼吸系统严重并发症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应选择手术治疗,早期离床活动,较恰当的治疗方法应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如全身情况允许,也可考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第四单元脊柱和骨盆骨折解析

1.[考点]脊髓损伤的诊断

[分析]判断脊髓是否受损伤,是根据有无脊髓损伤的症状和体征,因此神经系统检查是最重要的检查。

2.[考点]脊柱和脊髓节段的对应关系

[分析]成人脊髓的长度短于脊柱,末端在第1腰椎椎体下缘水平。上颈髓的节段与相应椎骨平面一致,下颈髓则高1节,上中胸髓高2节,下胸髓高3节,腰髓在胸椎10~12之间,故第10胸椎压缩骨折伤及腰段脊髓。

3.[考点]颈椎骨折的治疗

[分析]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应先采用持续颅骨牵引复位,不宜手法复位,以免加重神经症状。如复位不能,宜手术治疗。

4.[考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

[分析]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压缩不及1/5时,过伸位仰卧于硬板床即可,伤后第3日即开始腰背肌锻炼,如压缩超过1/5的青少年和中年患者,可采用两桌过仰复位法复位,成功后过伸位石膏背心固定3个月。也可采用双踝悬吊法复位。本例不到1/3,可用项的方法。

5.[考点]高位截瘫的合并症

[分析]截瘫系脊髓受损,受损平面以下出现的瘫痪。颈椎骨折脱位伤及颈髓造成高位截瘫,可因呼吸肌麻痹,呼吸表浅,咳嗽无力,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而发生呼吸道感染;膀胱瘫痪尿潴留,需长期留置尿管而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和结石;截瘫平面以下皮肤失去感觉,长期卧床骨突处皮肤长期受压而易发生褥疮;脊髓受伤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受伤平面以下皮肤不能出汗,对气温的变化丧失了调节能力,可产生高热达40℃以上。截瘫一般不直接累及心血管系统,答案应是。

6.[考点]骨盆骨折的并发症

[分析]题中所列各项都是骨盆骨折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其中最危险的是出血。骨盆骨主要是松质骨,邻近又有许多动、静脉丛,血液供应丰富,骨折可引起广泛出血,并沿腹膜后疏松结缔组织广泛蔓延,大量出血可致失血性休克,如主要大动、静脉破裂可迅速死亡。

7.[考点]脊柱骨折的手术适应证

[分析]脊柱骨折有脊髓损伤,影像学检查显示有骨突向椎管内压迫脊髓,属手术适应证,应手术解除脊髓压迫,如有脊柱不稳定应同时恢复脊柱稳定性。手术适应证还有:①脊柱骨折脱位有关节突绞锁;②脊柱骨折复位不满意或仍有脊柱不稳定因素;③截瘫平面不断上升,提示椎管内有活动出血等三项,共四项。

8~10.[考点]脊柱骨折的搬运、检查和诊治

[分析]高处坠下,腰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二便功能障碍,初步印象应是脊柱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截瘫。现场搬运的正确方法应是平托或滚动法,避免扭动弯曲脊柱,加重损伤。来院后经X线平片检查,诊断为胸腰段压缩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凡有脊柱中柱损伤或合并神经症状者,须作T检查,了解骨折情况及骨折片移向椎管内的情况,但T不能显示脊髓受损情况,必要时应作MRI检查,了解脊髓情况及骨折出血形成椎管内血肿的情况,该患者的根本治疗应是手术治疗,有手术适应证。除手术外最重要的治疗是给高渗脱水药物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减轻脊髓水肿和继发性损害。

第五单元关节脱位解析

1.[考点]肘关节后脱位

[分析]肘关节脱位的特有体征是肘后三角关系异常。、、项在肘一般性外伤时也可能出现,无特异性。

2.[考点]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表现

[分析]跌倒时肩外展外旋手撑地,肩肿痛功能受限,ugs征阳性,根据上述典型的受伤机制和特有体征,应诊断为肩关节前脱位。该患者还应有肩脱位另一特征性体征方肩畸形。

3~4.[考点]桡骨头半脱位

[分析]5岁以下的小儿,有上肢被牵拉史,小儿诉肘部疼痛,不肯用该手取物和活动肘部,最可能的诊断是桡骨头半脱位。5岁以下小儿,桡骨头尚未发育好,环状韧带只是一片薄的纤维膜,小儿前臂被提拉时桡骨头即向远端滑移,恢复原位时环状韧带上半部不及退缩被卡在肱桡关节内,称为桡骨头半脱位。根据外伤史及表现即可诊断,X线检查为阴性所见,也不需摄取。其治疗是手法复位,不用麻醉,复位后也不需固定,避免再牵拉即可。

5~8.[考点]髋关节后脱位

[分析]坐位、膝前受较大外力,髋剧痛,功能受限,出现屈曲内收内旋畸形,应诊断为髋关节后脱位。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受伤机制为摔倒后髋部痛、功能障碍,患肢呈内收外旋畸形,可除外。髋关节前脱位患肢呈屈曲外展外旋畸形也可除外。髋关节后脱位时,向后脱出的股骨头可挫伤或压迫坐骨神经,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因大多数为挫伤,2~3个月后可自行恢复,无须特殊处理。髋关节后脱位绝大多数用手法复位治疗,为保持肌肉松弛,复位常在全麻或椎管内麻醉下进行,常用llis法。应尽早、尽可能在24小时内进行。如超过48小时复位将十分困难。复位后患肢固定于外展中立位3周。卧床4周后扶双拐下地,3个月后才能完全持重。以免股骨头缺血坏死。该患者下地负重过早(4周),有可能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第六单元手外伤及断肢(指)再植解析

1.[考点]手外伤清创原则

[分析]手外伤清创原则,应争取在伤后6~8小时进行,清创越早,感染机会越少,疗效越好。最好在气囊止血带下进行,便于解剖,减少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伤口的闭合,一般采用单纯缝合,如创口方向纵行越过关节,或与指蹼边缘平行,或与皮纹垂直,应采用“Z”字成形术,避免日后发生瘢痕挛缩影响功能。如创口张力过大,不应勉强缝合伤口,以免伤口裂开。本例有骨外露,创底血运不佳,应采用带蒂皮瓣移植,游离皮片移植是错误的。

2.[考点]手肌腱断裂的体征

[分析]手部肌腱断裂后,该部的屈伸平衡被破坏,表现出手的休息位发生改变。

3.[考点]手外伤的处理

[分析]手外伤清创后,如无特殊情况,应一期闭合伤口,用凡土林纱布包扎定期换药是错误的。右手食指功能重要,切除末节缩短手指,将影响功能,不宜采用。指腹切削伤掌面皮肤有较大缺损,拉拢直接缝合不可能,故应采用中厚皮片或带蒂皮瓣移植。此例创底血运良好,可采用中厚皮片移植。

4.[考点]手部血供的检查

[分析]lln试验是用于检查手的供血情况,具体地说是检查尺、桡动脉是否通畅。方法是:让患者用力握拳将手部血液挤入前臂后,用双拇指分别压住尺、桡动脉使血流中断,让患者伸开握拳的手,此时手部因缺血而苍白,正常情况下,分别放开尺、桡动脉,手部立刻变红润。如放开后不变红润,则说明被放开的动脉有阻塞。

5.[考点]手外伤术后处理

[分析]手外伤清创术后包扎时应用纱布隔开各手指,以免汗液浸泡皮肤而糜烂,指尖应外露便于观察患手血运。游离植皮处应适当加压,使植皮与基底密切接触以利植皮存活,术后应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和淋巴回流,防止肿胀。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血清预防破伤风,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患手应用石膏托固定,以利组织愈合,固定位置如无特殊要求一般应在功能位,以防术后可能出现的畸形愈合影响功能,固定在伸直位是不对的。

6.[考点]断肢(指)的保存

[分析]保存断肢(指)最好的方法是用清洁或无菌敷料包好后干燥冷藏,不能浸泡于任何液体中,如生理盐水、消毒液或抗生素液;也不能与冷源直接接触,如冰块冰水等,以免冻伤。

7.[考点]断肢(指)再植原则

[分析]题中各备选项的顺序,是断肢再植手术的大致顺序,还应包括闭合伤口和包扎。但项是错误的。肌腱和肌组织应一期缝合,且先于血管吻合,这样可作为适当的血管床有利于吻合血管张力的调节,也避免先吻合血管后再缝合肌腱时对吻合血管的牵拉刺激吻合口。

8.[考点]断肢(指)再植吻合血管动、静脉的比例

[分析]断肢(指)再植吻合动静脉的比例以1∶2为宜。

9.[考点]血管危象的处理

[分析]根据题干所示,应想到是动脉供血受阻,出现了血管危象,血管危象多在术后48小时内发生,一旦发现应立即打开敷料,解除压迫,给解痉措施,短期观察如无好转,多为血管栓塞,应立即手术检查,去除血栓,切除吻合口,重新吻合。

10.[考点]手外伤的处理

[分析]80岁老人,左环指(非重要手指)末节离断,可短缩指骨缝合伤口。环指掌面有6m长伤口,肯定越过指间关节,不应直接缝合,应作“Z”字成形缝合,防止愈合后瘢痕挛缩影响手指屈伸功能。另外与皮纹垂直或平行指蹼的伤口也应作“Z”字成形缝合。

11~14.[考点]断肢再植

[分析]该患者应诊断为左上臂完全离断伤。凡完全不相连或只有极少组织相连且清创手术时必须切去的为完全离断。如有2/3以上软组织相连,主要血管断裂不修复血管肢体不能存活者为不完全断肢。

该患者治疗方案选择应考虑:再植时限一般为6~8小时,该患者已6小时,断肢因有5m相连而未冷藏保存,上臂中段离断软组织较多,离断后产生的有毒物质也多,再植后全身毒性反应可能较严重。切割伤断面整齐污染轻,再植存活率高,碾压伤切除受伤严重的碾压部分后肢体虽有短缩,但创口整齐存活率也高。该患者为机器绞伤属撕裂伤,损伤广泛,血管神经肌腱在不同平面撕脱断裂,手术复杂,成功率和功能恢复均差。但患者年轻,又是上肢,还是应该选择断肢再植术。

该患者术后20小时,出现题中所示的表现,应考虑静脉回流受阻,可能是受压痉挛或栓塞。此时应立即解开敷料,解除一切压迫因素,采用血管解痉措施,短期观察后,如不好转,则多为血管栓塞,立即手术治疗。

第七单元周围神经损伤解析

1.[考点]桡神经损伤的表现

[分析]肘下桡神经主要支配伸指肌,其功能为伸掌指关节,而伸指间关节主要是手内部肌的功能。只有损伤平面在肘关节以上时才会出现腕下垂。手背尺侧感觉消失是尺神经损伤之表现,拇指不能对掌提示正中神经损伤。

2.[考点]尺神经损伤的表现

[分析]骨间掌侧及骨间背侧肌以及第3、4蚓状肌均为尺神经支配。’

3.[考点]正中神经损伤

[分析]腕管综合征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表现出的一组症状和体征,是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腕管是由腕骨和腕横韧带构成的一个骨纤维隧道,内有拇长屈肌腱,2~4指的屈指深、浅肌腱和正中神经通过。当管腔本身变小,管腔内容物增多、体积增大,或长期过度使用腕部时,均可使管腔内压力增高,使较为敏感的正中神经受压。尺神经和尺动脉走行于尺管中。桡动脉浅支穿过鱼际肌肉参加掌浅弓的构成,本干经鼻烟窝走向手背。桡神经自腕上转向背侧走行至手背,均不在腕管中。

4.[考点]桡神经损伤的表现

[分析]桡神经从上臂内侧绕过肱骨后方桡神经沟转向臂外侧,肱骨干骨折时易并发桡神经损伤,出现肘上桡神经损伤的症状,即垂腕、垂指畸形。

5.[考点]腓总神经损伤

[分析]腓总神经于腘窝顶端由坐骨神经分出后,沿股二头肌内缘斜向外下,经腓骨长肌两头间绕腓骨颈后分支支配小腿前外侧的伸肌群和外翻肌群,以及小腿前外侧和足背的皮肤感觉。腓总神经易在胭部及腓骨上端处受损伤,该处骨折时可被伤及。出现足背伸外翻无力,小腿外侧感觉消失,正确答案是。

6.[考点]桡神经损伤的诊断

[分析]桡神经支配所有伸肌,因而外伤后出现伸指功能障碍为桡神经损伤所致,由于桡神经于肘上发出分支支配伸腕肌,于前臂发出肌支支配伸指肌及旋后肌,而病人伸腕功能无异常,故其桡神经损伤平面在肘部以下。

7.[考点]尺神经、正中神经损伤的表现

[分析]手内部肌分为骨间肌、蚓状肌及大、小鱼际肌,分别由正中及尺神经支配。对掌功能障碍,主要由正中神经支配的拇指对掌肌麻痹所致。而骨间肌有尺神经支配,损伤后出现萎缩。因此该病人存在正中神经、尺神经联合伤。

8.[考点]腓总神经损伤的诊断

[分析]腓总神经绕过腓骨颈进入小腿前外侧,腓骨小头骨折易并发腓总神经损伤,病人则出现踝关节背伸不能。

9~10.[考点]周围神经损伤的表现

[分析]肱骨中段有桡神经沟,内有桡神经通过,此处骨折时易并发桡神经损伤。臂丛神经上干由5、6神经根组成,肩外展为腋神经(5神经)支配,肘关节屈曲为肌皮神经(6神经)支配。肩外展和肘关节屈曲功能障碍是臂丛神经上干损伤。

11~12.[考点]周围神经损伤的表现

[分析]正中神经通过腕管,支配手掌桡侧半、桡侧3个半手指掌侧感觉肌及大鱼际肌运动功能,腕部受压后出现桡侧3个半手指感觉障碍、拇指对掌功能障碍,此即腕管综合征。伸指、拇外展功能障碍为桡神经受损症状,而感觉正常说明仅为桡神经深支受损。

第八单元运动系统慢性疾病解析

1.[考点]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

[分析]肱骨外上髁炎是伸肌总腱起点附近的慢性损伤性炎症,与该肌被过多的被动牵拉与主动收缩有关,其治疗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项不对,不应采用。、项可用,还应适当限制该肌活动,对绝大多数病人有效。对病程长症状顽固的可行手术治疗,施行或项手术。

2.[考点]肩周炎

[分析]、、、四项分别为肩周炎的好发年龄、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都正确。项不正确,本病能自愈,但若不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将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3.[考点]髌骨软骨软化症的治疗

[分析]髌骨软骨软化症是髌骨软骨面受到慢性损伤而发生的软骨肿胀、侵蚀、龟裂、破碎、脱落,与之相应的股骨髁关节面也出现同样的病理改变,最后形成髌股关节骨关节病。其治疗、、、项均可用,项要慎重,关节内醋酸强的松龙注射虽可缓解症状,但抑制糖蛋白和胶原的合成,对软骨修复不利。

4.[考点]股骨头骨软骨病好发年龄

[分析]该病多见于3~10岁儿童,因为此年龄段股骨头骨骺血供最差,只有一条外骺动脉供应,受较轻外伤,也可发生血供障碍。9岁以后圆韧带血管参与骨骺的血供,发病率开始下降,骺板骨化融合后,干骺端血管进入股骨头内,此病不再发生。

5.[考点]股骨头骨软骨病

[分析]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缺血期已可发现放射性稀疏,此时X线片显示为阴性,如用计算机进行定量分析,患侧与健侧比值小于0.6,则为异常,早期诊断准确率大于90%。其余叙述均正确。

6.[考点]胫骨结节骨软骨病

[分析]胫骨结节是髌韧带的附着点,受强大的股四头肌牵拉。其骨骺在16岁时与胫骨上端骨骺融合,18岁时才与胫骨上端骨化成一体,因此在18岁前此处易受损伤产生骨骺损伤性炎症,甚至缺血坏死,临床表现为与活动有关的局部疼痛和隆起,其治疗、、、项均对,局部封闭不宜采用,因为无法注入骨骺内,不会有效,还有引起局部皮肤坏死的可能。

7.[考点]腰椎间盘突出症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了神经根、马尾神经而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如有髓核突出而未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未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则不能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随年龄增长的椎间盘退行性变是发病的基本因素。积累性伤力是椎间盘变性的主要原因,也是椎间盘突出的诱因。妊娠期盆腔及下腰部充血,各种结构相对松弛,而腰骶部又承受了较平时更大的重力,增加了椎间盘损害的机会。高处坠落的一次性暴力多引起椎体骨折,甚至压碎椎间盘,少见单纯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

8.[考点]腰椎间盘与神经根的解剖关系

[分析]不同节段的椎间盘突出刺激压迫相应节段的神经根,出现该神经根支配区感觉、运动和反射的改变,可作为判断突出椎间盘节段的根据。L4~5椎间盘突出最常累及L5神经根。

9.[考点]马尾神经受损的表现

[分析]鞍区麻木及二便功能障碍,是马尾神经受损的表现。中央型椎间盘突出可引起。

10.[考点]腰间盘突出的症状

[分析]腰间盘突出症系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综合征,腰4~5及腰5骶1间盘突出常见,累及腰5和骶1神经根,此二神经根参与坐骨神经构成,故腰间盘突出的典型症状是腰痛伴坐骨神经痛。

11.[考点]颈椎病脊髓型的诊断

[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最重要的诊断依据为脊髓受损的症状和体征,正确答案是。

12.[考点]骨关节炎疼痛特点

[分析]骨关节炎主要病变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疼痛是主要症状,“休息痛”即在静止或晨起时感到疼痛,稍微活动后能减轻的疼痛,是骨关节炎疼痛的特点。

13.[考点]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

[分析]项是错的,脊髓型颈椎病不应推拿和牵引,以免加重脊髓症状。项是椎动脉型的症状,交感型颈椎病可出现项的症状。项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表现。

14.[考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证

[分析]青壮年患者,初次发病,病史10天,无马尾神经受压症状,应采取非手术治疗,、、、四选项都可用,80%可缓解或治愈,不应立即采用手术治疗。只有经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有马尾神经受压者,方可考虑手术治疗。

15.[考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

[分析]本例特点为老年、反复出现与突然转头有关的眩晕、有猝倒发作,X线片显示有节段性不稳定(间隙窄),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根据。

16.[考点]髋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

[分析]骨关节炎的病理学改变是不可逆转的,随年龄增长而有加重,因此早期用非手术治疗,缓解或解除症状,增加活动范围,增强关节稳定性,延缓病情发展。对50岁以上老年人,有明显疼痛和运动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如没有全身的手术禁忌证,行人工关节置换术为首选,能有效地缓解疼痛,维持和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

17~18.[考点]腰间盘突出的定位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好发于腰4~5和腰5~骶1间盘,前者累及腰5神经根,后者累及骶1神经根。腰5神经根受累可出现踝及趾背伸力弱,小腿前外侧和足内侧皮肤感觉改变;骶1神经根受累可出现踝及趾跖屈力弱,外踝附近和足外侧皮肤感觉改变。

19~21.[考点]非化脓性关节炎

[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病理变化始于滑膜,是一种非特异性滑膜炎,滑膜边缘部分长出肉芽组织血管翳,延伸并覆盖关节软骨表面,侵入关节软骨下骨及关节周围肌腱腱鞘,并破坏这些组织,使关节出现畸形、挛缩及强直。骨性关节炎病变始于关节软骨,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及软骨下骨硬化,脱落的碎骨屑刺激滑膜引起炎症,关节囊纤维变性增厚,周围肌肉保护性痉挛挛缩,出现活动受限及关节畸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股骨头血供障碍引起的坏死,病变始于骨。

22~23.[考点]狭窄性腱鞘炎的诊治

[分析]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即可诊断。狭窄性腱鞘炎也是一种慢性损伤性炎症,与手指长期快速用力活动有关,好发于手的屈指肌腱鞘和腕部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的腱鞘,后者称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是腱鞘内醋酸强的松龙注射,注射一定要准确。局部制动也有一定疗效。如非手术治疗无效,可考虑行狭窄腱鞘切除术。

24~26.[考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治疗

[分析]本例的特点是腰痛,向左下肢放射,咳嗽等使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腰活动有受限并左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因此初步诊断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为明确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是T,T可显示突出的间盘,确定诊断,还可显示突出间盘的大小、方向,与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关系,骨性椎管形态,黄韧带是否肥厚等等,另外也可作MRI检查。如病史2年以上,治疗无效且逐年加重,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又出现二便障碍的马尾神经受损症状,有手术指征,应手术治疗,行髓核摘除术。

第九单元非化脓性关节炎解析

1.[考点]骨关节炎

[分析]关节内注射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在短期内缓解症状,但对软骨的损害反而随注射次数增加而加重。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应使用。

2.[考点]强直性脊柱炎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的进行性炎症,属结缔组织的血清阴性反应疾病;常侵及骶髂关节、关节突关节、附近韧带和近躯干的大关节如髋关节,很少会侵及膝关节,有明显的家族史。当身体处于蜷曲体位时,可缓解脊柱及骶髂关节的疼痛,故在晚期常可见到脊柱强直于屈曲位出现驼背畸形,但并不表明它只可以在屈曲位强直。治疗本病时鼓励平卧和适当牵引的方法就是为了防止脊柱强直于屈曲位而提出的。

3.[考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的进行性炎症,属结缔组织血清阴性反应性疾病,并非是细菌感染所致,抗生素治疗无效。

4.[考点]类风湿关节炎

[分析]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出现在70%以上的患者,其余描述均正确。

5.[考点]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的滑膜组织有大量+4细胞浸润,其产生的细胞因子IL-2和γ-干扰素增多,所以认为+4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起主要作用。

6.[考点]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特点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最早出现的关节症状是关节痛,从四肢远端小关节开始,以小关节受累为主,晚期可导致关节强直、功能障碍、畸形。而不是以大关节受累为主。

7.[考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分析]关节畸形多见于较晚期患者,与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无关,而其余各项均与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相关。

8.[考点]类风湿关节炎最先受累关节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的受累关节常从四肢远端的小关节开始,但是最先是近端指间关节,其次是掌指、趾、腕、肘、踝和髋关节等。

9.[考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关节受累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关节主要是滑膜炎,其关节外表现较有诊断意义的是发生于关节隆起与受压部位的无痛性皮下结节,也称类风湿结节,其发生在肺则为肺内结节,但其发生率远低于皮下的类风湿结节。答案是脊柱关节病腱端附着点炎的发病特点;答案无特异性;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胸腔积液中糖定量很低而不是正常,另外它远比类风湿结节的诊断价值低。

10.[考点]RF类型

[分析]RF(类风湿因子)是一种自身抗体,其数量与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性和严重性呈比例,可分为IgM型RF、IgG型RF和Ig型RF,在常规临床工作中测得的RF类型是IgM。

11.[考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分析]目前国际及国内诊断类风湿关节

炎均广泛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年的分类标准。在该标准的7条中,不包括关节畸形。

12.[考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好发于40~50岁的女性,多为慢性过程,以对称性关节受累为主,其中掌指、近指和腕关节最易受累,伴晨僵,因此本病例应符合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风湿性关节炎好发于儿童,以大关节游走性红肿热痛为主;痛风好发于男性,为发作性单关节和少关节红肿热痛;强直性脊柱炎好发于20~30岁男性,以骶髂关节受累为主;骨关节炎则一般不出现关节肿,腕、掌指关节受累均较少,晨僵无或很轻。

13.[考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

[分析]患者晨僵、对称性多关节肿痛3个月,RF(+),应考虑类风湿关节炎,补体升高可与系统性红斑狼疮鉴别。

14~16.[考点]非化脓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分析]骨关节炎的病人多数在关节活动时感到疼痛,但也有病人在休息后反觉疼痛,稍活动后得以减轻,有人认为这是由于休息后软骨下骨充血所致;类风湿关节炎的软骨破坏严重,关节液的黏稠性变低,夜晚休息后关节液分泌更少,导致晨起关节活动不便的现象(晨僵)。强直性脊柱炎多会在晚期脊柱强直于屈曲位而出现驼背畸形。

17~20.[考点]非化脓性关节炎的治疗

[分析]骨关节炎可出现滑膜增生、骨赘和关节内游离体,故在早期关节镜下的关节清理术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强直性脊柱炎由于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对于晚期病人施行腰椎截骨术来矫正驼背畸形。类风湿性关节炎广泛增生的滑膜会破坏关节软骨,故也可行关节清理术将其清除来延缓病变的发展。对于关节结核,则应在抗结核药物及全身营养支持的情况下,进行病灶清除术。

21~22.[考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

[分析]该中年女性病人是患类风湿关节炎,由于有皮下结节、血沉块和心包积液等,说明类风湿关节炎处于活动期,虽然反应蛋白的增高也能说明本病的活动性,但对疾病活动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是类风湿因子滴度,其数量与本病的活动性和严重性呈比例;有关节外症状者或关节炎明显或急性发作者宜加用皮质激素,但由于它不能根治本病,停药后症状会复发,所以需合用慢作用抗风湿药。由于本例又急性发作,同时还有心包积液等关节外表现,所以最适宜的治疗措施是应用皮质激素加慢作用抗风湿药。

第十单元骨与关节感染解析

1.[考点]化脓性骨髓炎

[分析]儿童化脓性骨髓炎,脓液很少进入关节腔形成化脓性关节炎的原因是骨骺板具有屏障作用。小儿股骨头骺板位于髋关节囊内,该处化脓性骨髓炎可直接穿破干骺端的骨皮质而进入关节腔。

2.[考点]骨关节结核的好发部位

[分析]骨关节结核好发于负重大、活动多、易发生创伤的部位,脊柱发病率最高,约占50%,其次为膝、髋和肘关节。

3.[考点]骨关节结核的治疗

[分析]骨关节结核是继发结核,如需行病灶清除术,应在全身抗结核治疗下进行。术前后均应该用抗结核药物。另外手术有造成血源性播散可能,为提高安全性,术前应用抗结核药2~4周。

4.[考点]全关节结核的意义

[分析]结核病变累及骨、软骨和滑膜关节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核为全关节结核。

5.[考点]病灶清除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分析]病灶清除术的适应证包括、、、四项,项不适宜手术治疗,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非手术治疗全身情况好转后,仍可接受手术治疗。

6.[考点]膝关节滑膜结核的治疗

[分析]早期膝关节滑膜结核,病变仅限于滑膜,80%以上可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故不应首先手术。膝关节表浅,适合局部应用抗结核药,供选项有发生窦道可能,不宜采用。局部物理治疗为结核禁忌。正确答案是。

7.[考点]成人椎体结核与椎体肿瘤的区别

[分析]成人椎体结核多为边缘型,X线片上表现为椎体边缘骨质破坏,椎间盘被侵犯,椎间隙狭窄,相邻椎体缘被累及。而椎体肿瘤为椎体骨破坏累及椎弓根,椎间隙正常不狭窄。

8.[考点]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

[分析]、、、四项均对,手术也对,但不应只切开软组织引流,应行骨钻孔或开窗引流减压术。不要用探针去探髓腔,也不要用刮匙搔刮髓腔。

9.[考点]脊柱结核

[分析]小儿椎体结核多为中心型,病变从椎体中心开始,进展快,累及整个椎体后,椎体易被压缩,穿破上下软骨板后,可侵犯椎间盘及邻近椎体。成人椎体结核多见边缘型,病变从椎体上下缘开始,早期侵犯椎间盘及邻近椎体,使椎间隙变窄。

10.[考点]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

[分析]本例为右股骨慢性骨髓炎,有窦道死骨,包壳完整。但近日来出现高热、局部红肿压痛,应考虑为急性发作,此时的治疗除全身用抗生素等治疗外,局部应行切开引流术,急性期过后,可行病灶清除,肌瓣填塞术。

11.[考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

[分析]慢性骨髓炎有整段死骨,周围包壳不连续,其本身即有发生病理骨折可能。如此时摘除死骨,骨膜将失去内衬而塌陷,新骨形成将受到很大影响,甚至造成骨缺损。故正确的处理是给以外固定(长腿石膏管型),开窗定期换药,待包壳充分形成后,再手术摘除死骨。

12~13.[考点]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理特点

[分析]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理特点是骨质破坏、坏死和新骨形成互相并行。早期以破坏、坏死为主。后期以新骨形成为主。另外三个供选项系脓液蔓延的部位,不是病理特点。

14~16.[考点]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治疗

[分析]临床怀疑为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依据为:①急骤的高热和毒血症表现;②长骨干骺端剧烈疼痛和该部位的深压痛;③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本例具备①和③,故体格检查发现的有力证据应是项。为进一步确诊,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是局部分层穿刺,在压痛最明显处刺人,边抽吸边深入,以免将单纯软组织脓肿的细菌带入骨内。抽出混浊或血性液,应作涂片检查及细菌培养,涂片中发现多数脓细胞和细菌即可明确诊断。X线平片起病14天内往往无异常发现,不能作为早期诊断根据。T检查可早期发现骨膜下脓肿,对细小的骨脓肿难以发现,且价格昂贵。核素骨显像发病48小时后即可有阳性结果,但只能定位,不能定性。确诊后应及早行手术治疗,钻孔或开窗引流脓液,缓解毒血症,阻止急性骨髓炎转变为慢性骨髓炎。

第十一单元骨肿瘤解析

1.[考点]骨肉瘤的临床表现

[分析]项不是骨肉瘤的X线片所见,是软骨肉瘤的X线片所见。骨肉瘤X线片所见为长骨干骺端边界不清的骨破坏,有骨膜反应,除可见omn三角外还有“日光射线”形态。

2.[考点]骨瘤样病损

[分析]骨囊肿是骨的囊肿样局限性瘤样病损,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长管状骨干骺端,依次为肱骨近端、股骨近端、胫骨近端和桡骨远端。

3.[考点]骨巨细胞瘤的性质

[分析]骨巨细胞瘤的性质属于潜在恶性。是属于介于良恶性之间的溶骨性肿瘤,其细胞分化程度与生物学行为不一致。按病理学细胞分化程度,可将骨巨细胞瘤分为Ⅰ级良性,Ⅱ级侵袭性,Ⅲ级恶性,但Ⅰ级可发生转移,故称其为潜在恶性。

4.[考点]转移性骨肿瘤

[分析]转移性骨肿瘤占骨恶性肿瘤很大的比率,原发灶以乳癌最多见,依次为前列腺癌、肺癌、肾癌等。

5.[考点]骨肉瘤的治疗

[分析]骨肉瘤肺转移的发生率极高,80%的病人在行根治性手术时已有微小的肺转移,故5年存活率不高,近年来由于化疗的迅速发展,对G2T1-2M0者,术前后采用大剂量化疗;对G2T1-2M1者,除上述治疗外,还手术切除转移灶,5年存活率提高至75%左右。

6.[考点]良、恶性骨肿瘤的区别

[分析]良性骨肿瘤较大破坏正常骨较多时,也可发生病理骨折,如内生软骨瘤,也有以病理骨折为最早体征而就诊者。

7.[考点]骨肉瘤的诊断

[分析]题干介绍为一典型骨肉瘤病例,发病年龄、部位、症状、体征均典型,X线片所见除题干所示溶骨性骨破坏外,还可以有成骨性或混合性骨破坏。骨膜反应除可见omn三角外,还可有“日光射线”形态。软骨肉瘤好发在30岁以上成年人,X线所见为病灶内散在钙化斑点或絮状斑片。骨纤维肉瘤好发于干骺端或骨干,主要为髓腔内溶骨性破坏,很少有骨膜反应。骨巨细胞瘤好发年龄20~40岁,病灶位于骨端,偏心,膨胀性溶骨性破坏,无骨膜反应。尤为肉瘤好发年龄为儿童,骨干的广泛溶骨性破坏,虫蛀样,有“葱皮状”骨膜反应,均与本例不符。

8.[考点]骨软骨瘤的诊断

[分析]根据题干所示,为骨向外生长突起的骨性肿物,无症状,应该是骨软骨瘤。骨软骨瘤为常见的骨良性肿瘤,多发生于青少年,位于长骨干骺端,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随人体发育增大,骨骺线闭合后停止生长。一般无症状,多为偶然发现而就医。也可压迫周围组织而出现相应症状。有多发、单发两种,多发者称骨软骨瘤病,单发者也叫外生骨疣。瘤体为正常骨结构,顶端为软骨帽,基底有蒂与主骨相连,属G0T0M0,一般不需治疗,当有压迫症状影响功能,生长过快疑恶性变,自身发生骨折时可手术切除。切除应从基底四周正常骨组织开始,包括整个瘤体、软骨帽和纤维膜。

9.[考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

[分析]本例为年轻成人,局部症状轻微,病灶为位于长骨骨端偏心存在的膨胀性溶骨性破坏,骨皮质向外膨隆变薄,呈肥皂泡样,无骨膜反应,符合骨巨细胞瘤。骨纤维异样增殖症是以骨纤维变性为特征的肿瘤样骨病,可单发或多发,骨髓腔内有纤维骨,使受累骨膨胀变粗畸形,密质骨变薄,髓腔扩大呈磨砂玻璃样,与此例不符。骨嗜酸性肉芽肿也是肿瘤样病变,好发年龄是青少年,长骨的病变多位于干骺端和骨干,也是溶骨性病损,但有骨膜反应。骨囊肿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长骨干骺端的圆形或椭圆形透亮区,内生软骨瘤好发在短管状骨骨干,也与本例不符。

10~12.[考点]不同骨肿瘤的各自特点

[分析]骨软骨瘤一般无症状,常偶然发现局部肿块而就诊,或因其他原因(如外伤)行X线检查时始发现。骨囊肿为位于长骨干骺端的圆形或椭圆形透亮区,骨皮质有不同程度的膨胀变薄,囊肿中心处最薄,可发生病理骨折,骨折后囊肿被新骨填塞而自愈。骨肉瘤血运丰富,肿瘤表面皮温高,有表面静脉怒张。

13~15.[考点]骨肉瘤的诊断和治疗

[分析]患者年轻,局部痛,夜间尤重胫骨上段有肿块、压痛及浅静脉怒张,X线片示胫骨上段溶骨性破坏及omn三角,应诊断为左胫骨骨肉瘤。骨肉瘤的肺转移率极高,故应常规进行胸部X线摄片,了解有无转移。如属G2T1~2M0,应采取综合治疗,术前大剂量化疗,然后作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继续大剂量化疗。如属G2T1-2M1,除上述治疗外,还可行转移灶切除术。单纯放疗或化疗,效果不好,肿瘤刮除手术适用于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骨肉瘤不适用。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wpi.com/jbzl/7665.html
------分隔线----------------------------